
賞識眷顧。《魏書·李訢傳》:“ 世祖 幸中書學,見而異之,指謂從者曰:‘此小兒終效用於朕之子孫矣。’因識眄之。”
“識眄”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及用法可結合搜索結果解析如下:
識眄(shí miǎn)意為賞識眷顧,指上級或尊者對下級的賞識與關照。該詞常見于古代文獻,強調地位較高者通過觀察後給予的認可。
《魏書·李訢傳》記載:“世祖幸中書學,見而異之……因識眄之。”此處描述帝王對李訢的賞識,體現“識眄”在君臣關系中的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代史書、文學作品,描述以下兩類關系:
“識眄”融合了“識别才能”與“審視關注”雙重含義,常用于表達上位者基于考察後給予的器重。現代漢語中已鮮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籍時參考。
《識眄》是一個漢字詞,意思是“辨認目光”的意思。
《識眄》的部首是“言”,由四個筆畫組成。
《識眄》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中,是從古代漢字的發展演變而來的。
在繁體字中,“識眄”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漢字的形态可能會有一些變化,但《識眄》的基本形态并沒有太大改變。
他一眼就能識别出這幅畫的作者。
識字、識别、識趣、識破。
辨認、識别、辨别。
忽視、無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