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ind (give) a pretext;make an excuse] 找借口
予謂此反間也,否則托辭以逐客也。——文天祥《指南錄·自序》
托詞謝絕
(1).借口。 明 葉憲祖 《碧蓮繡符》第七折:“我實對你説,欲歸之説,亦是托詞。”《九命奇冤》第十八回:“此時沒有甚事好做,所以隻好托詞打醮。” ********* 《萍蹤憶語》二四:“我曾跑到一家號稱最好的‘公寓’去視察一番,托詞要租個房間。”
(2).謂找借口。如:托詞謝絕。
(3).寄托于詞章。 明 王英 《<剪燈馀話>序二》:“經以載道,史以紀事;其他有諸子焉,托詞比事,紛紛藉藉,著為之書。”
(4).假托之詞。 聶绀弩 《天地鬼神及其他》:“所謂天堂地獄,原不過人間現象的反映,有時且是一種寓言或托詞。”
“托詞”是一個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是借口或托辭,指為了掩蓋真實意圖、逃避責任或推脫承諾而編造的理由。以下是詳細解析:
“托詞”是帶有負面色彩的詞彙,需根據語境謹慎使用。如需進一步探究古籍案例或近義詞辨析,可參考來源網頁。
托詞是一個常用的漢字,拆分部首為“手”和“它”,共有5個筆畫。這個詞的意思是仗勢欺人,借助他人力量來完成某事。
托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化背景。在古代社會,人們普遍重視人際關系,在辦事過程中,經常會利用親朋好友的力量來幫忙達成目的。托詞就是借助他人的力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這種做法在古代被視為一種常态。
在繁體字中,托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托詞”。由于簡化字的推行,繁體字逐漸被簡體字替代,所以在現代的書寫中,簡體字更為常見。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托詞在古代的寫法為“託詞”,使用繁體字時就是“託詞”。由于古時漢字的繁體字筆畫繁多,顯得更加複雜,與現代簡化字相比,需要更多的時間和技巧來書寫。
以下是關于托詞的一些例句:
1. 他喜歡托詞來獲得别人的幫助。
2. 隻有通過托詞,他才能完成這項困難的任務。
組詞:托運、托管、托兒所、托盤等。
近義詞:倚重、憑借、仰仗。
反義詞:獨立、自主、自力更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