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員的意思、常員的詳細解釋
常員的解釋
(1).固定的名額。《魏書·官氏志》:“長德職比中散大夫,無常員。”《新唐書·來濟傳》:“妃有常員,今别立號,不可。” 宋 曾鞏 《<唐令>目錄序》:“《唐令》三十篇,以常員定職官之任。”
(2).一般的官員。 宋 秦觀 《代蕲州守謝上表》:“荷先帝之誤知,繇常員而擢用。”
詞語分解
- 常的解釋 常 á 長久,經久不變:常數。常量(亦稱“恒量”)。常項。常任。常年。常駐。常住。常備不懈。 時時,不隻一次:常常。常客。時常。經常。 普通的,一般的:常識。常務。常規。常情。常人。平常。反常。 姓。
- 員的解釋 員 (員) á 人,工作或學習的人:員工。教員。演員。動員。複員。司令員。 指團體組織中的人:成員。團員。黨員。會員。 周圍:幅員遼闊。 量詞,常用于武将:一員小将。 員 (員) ú 增加。 表示語
網絡擴展解釋
“常員”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
固定的名額
指官職或職位中設定的人員定額。例如《魏書·官氏志》記載:“長德職比中散大夫,無常員”,說明某些職位未設固定編制。唐代《新唐書·來濟傳》也提到“妃有常員,今别立號,不可”,強調妃嫔名額的固定性。
-
一般的官員
指普通或常規的官吏。宋代秦觀在《代蕲州守謝上表》中寫道:“荷先帝之誤知,繇常員而擢用”,此處“常員”即指普通官員身份。
二、補充說明
- 現代引申義: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網)将其擴展為“長期在某個組織任職或居住的人”,但此用法較少見于古籍。
- 構詞解析:
- “常”表示固定、常規,“員”指人員或成員,組合後強調編制或身份的穩定性。
三、應用示例
- 古籍例:宋代曾鞏《唐令目錄序》提到“以常員定職官之任”,體現官職編制的規範性。
- 反義概念:如“無常員”表示無固定編制,見于《魏書》記載。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魏書》《新唐書》等古籍原文,或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常員(cháng yuá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指常常出現在某個團體或組織中的成員。
基于拆分部首和筆畫,我們可以把常員拆分成兩個部分。常字的左邊是“巾”,右邊是“長”,共有11個筆畫。員字的左邊是“口”,右邊是“艮”,共有8個筆畫。
常員一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官制。漢朝的官吏一般可分為常員和候補員兩類。常員就是指常常在官職中任職的人,而候補員則指等待接替常員職位的人。
在繁體字中,常員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但在曆朝曆代,常員的字義沒有發生過大的變化。
以下是一個例句:“他是我們團隊的常員,一直負責項目管理。”
與常員相關的組詞有:常任、常住、常有等。
常員的近義詞包括:常客、常駐、常在等。
反義詞可以是:候選員、外來員等。
希望以上内容對您有所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隨時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