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鈞天廣樂。 唐 鮑溶 《湘妃列女操》詩:“雲和經奏鈞天曲,乍聽寳琴遙嗣續。”亦省作“ 鈞曲 ”。《海錄碎事·帝王》引 王禹玉 《禦宴》詩:“夜又更傳仙鶴語,為延鈞曲與民娛。”
“鈞天曲”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文學與音樂的雙重意象。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指代鈞天廣樂
該詞最早見于南北朝詩人謝朓的《隋王鼓吹曲十首》,原指古代神話中天帝所奏的宏大樂曲(即“鈞天廣樂”),象征至高的藝術境界。
文學引申義
唐代詩人鮑溶在《湘妃列女操》中将其用于描述悲壯場景:“雲和經奏鈞天曲,乍聽寶琴遙嗣續”,此處借音樂烘托曆史人物的情感。
現代用法
可比喻氣勢磅礴的事物,如戰場鼓聲、競技賽事等激烈場景。
“鈞天曲”既特指神話中的天界音樂,也通過文學作品演變為對雄壯場景的比喻。其内涵融合了古典音樂崇拜與文學意象,成為漢語中極具畫面感的詞彙。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詩歌原文或曆史典故,可參考《隋書·樂志》或謝朓詩集的注釋版本。
《鈞天曲》是一首古體詩,意為“高峻的天之歌曲”。在古代文獻中,鈞指高大陡峭,天指天空,曲指歌曲。綜合起來,鈞天曲可以理解為崇高而雄偉的歌曲,形容天空的壯麗景象。
《鈞天曲》的漢字拆分為:钅(金的部首)+ 巾(帽子的部首)+ 曲(十一畫)。其中,钅字為3畫,巾字為3畫,曲字為11畫。
《鈞天曲》的出處可以追溯到唐代詩人杜甫的作品《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中,其中有一句:“鈞天萬裡碧,登高陸沉心。” 此處鈞天即指高聳入雲的天空。
在繁體字中,鈞字的寫法為鈞。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以鈞字為例,古代的鈞字寫法為钅(金的部首)+ 廣(戶的部首)+ 十(十的筆畫)。其中,钅字為3畫,廣字為3畫,十字為2畫。
1. 山川壯麗,宛如《鈞天曲》中所描繪的景象。
2. 在夜晚的鈞天下,星星閃爍,美不勝收。
1. 鈞天:指高聳入雲的天空。
2. 鈞島:指高大陡峭的島嶼。
3. 鈞峰:指高聳入雲的山峰。
1. 峻天:形容天空高大雄偉。
2. 宏天:形容天空廣大遼闊。
3. 險天:形容山峰陡峭高聳的天空。
1. 平地:指沒有高大險峻的天空。
2. 低天:指天空高度較低。
3. 幽天:指天空不明朗、幽暗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