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十住的意思、十住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十住的解釋

即十地。 南朝 宋 謝靈運 《菩薩贊》:“爰初四等,終然十住。” 南朝 梁 沉約 《瑞石像銘并序》:“十住髣髴於林衡,應真肸蠁於清夜。” 湯用彤 《漢魏兩晉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分第十六章:“古亦曰十住,即《華嚴經》之十地。”參見“ 十地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十住

十住,又稱“十地住”“十法住”,是大乘佛教菩薩修行階位“五十二位”中的第二個十位,指菩薩從初發心到成就佛道過程中所經曆的十個特定修行階段。這一概念源于早期大乘經典,核心意義為“安住于佛法,不退轉于菩提心”。其具體内涵如下:

一、核心定義

“十住”的“住”指安住于菩提心而不退失。《菩薩璎珞本業經》雲:“住者,住十住法,入理般若名為住。” 即菩薩通過智慧領悟法性,穩固修行根基。

二、十住階位詳解

  1. 發心住

    初發菩提心,立志上求佛道、下化衆生。

    《華嚴經》載:“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2. 治地住

    修習戒律與慈悲,淨化心性如平整大地。

    《仁王護國般若經》稱“治地住”為“以慈悲心護持衆生”。

  3. 修行住

    精進修習六度(布施、持戒等),增長福德智慧。

  4. 生貴住

    因修行功德,生于佛家,種性尊貴。

    《大智度論》喻為“入如來種,紹隆佛位”。

  5. 具足方便住

    具足救度衆生的善巧方法,通達世間技藝。

  6. 正心住

    面對外境贊譽或毀謗,心念堅定不動搖。

  7. 不退住

    智慧增長,不退轉于菩提道。

    《法華經》強調:“住不退地,智慧深固。”

  8. 童真住

    保持清淨無染,如童子純真。

  9. 法王子住

    具足佛的功德,堪承法脈如佛子。

  10. 灌頂住

    智慧成熟,受諸佛加持,如王子受灌頂禮,即将登位。

三、宗教意義

十住是菩薩證悟“真如法性”的關鍵階段。《華嚴經·十住品》指出:“菩薩住此地,多作閻浮提王,教化衆生。” 表明此階位菩薩以世俗身份廣度衆生,為後續“十行”“十回向”奠定基礎。


權威參考來源:

  1. 《菩薩璎珞本業經》(大正藏第24冊)
  2. 《大方廣佛華嚴經》(大正藏第9、10冊)
  3. 《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大正藏第8冊)
  4. 《大智度論》(大正藏第25冊)
  5. 《妙法蓮華經》(大正藏第9冊)

網絡擴展解釋

十住是大乘佛教中菩薩修行的十個階位,屬于五十二位修行中的第二個十位(第11-20位),與十行、十回向合稱“三賢位”。以下是十住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概念

十住又稱“十地住”“十法住”,代表菩薩從初發菩提心到成就佛道的關鍵階段。其核心是通過修持智慧與善行,逐步接近佛果。名稱常以輪王長子繼承王位為譬喻,強調修行次第的遞進性。

二、十住的具體階位及含義

  1. 發心住
    初發菩提心,以真方便圓成一心,确立修行的根本目标。

  2. 治地住
    淨化心性,如整理大地般使心澄明開闊,契合佛理。

  3. 修行住
    廣修戒、定、慧,實踐六度萬行,遍遊諸法無礙。

  4. 生貴住
    與佛理冥契,成為“如來種”,如誕生于佛門貴胄之家。

  5. 方便具足住
    自利利他的善巧方法趨于完備,智慧與慈悲兼具。

  6. 正心住
    心念與佛完全一緻,不因外境動搖正念。

  7. 不退住
    修行成果穩固增長,無論順逆皆不退轉。

  8. 童真住
    保持清淨初心,具足佛的十種莊嚴法相。

  9. 法王子住
    成為佛的繼承者,堪任弘揚佛法之責。

  10. 灌頂住
    佛以智水灌頂,象征修行圓滿,即将證得佛果。

三、經典依據與地位

十住的修持體系出自《菩薩璎珞本業經》等大乘經典,是菩薩道的重要次第。其強調從凡夫到成佛需循序漸進,尤其注重“發心”的基礎性和“不退轉”的堅定性。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各階位的詳細修行方法,可參考《楞嚴經》及佛教論師著作(如提及的倓虛大師講經内容)。

别人正在浏覽...

敗績敗趨奔放尺紙打鬧點種丁敬東漢風舉雲搖扶來浮士德敢言之趕着根器谷芒亨運洪福齊天皇紀荒色江驿肌慄精鋼浄院赆送譏繩九解具摺愦慢窺取苦心糧倉莽渺墨者納職龐誕搒掠屏擲破冰船譜牒輕兵清商伎區析茹恨颯俐閃失十二支說東忘西陶陶天跸天壤之别緯世吳光劍烏膩毋庸置疑惡直丑正詳事相谑縣尹笑咳咳下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