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陶陶的意思、陶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陶陶的解釋

[happy;contended] 歡樂

陶陶樂趣

詳細解釋

(1).和樂貌。《詩·王風·君子陽陽》:“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其樂隻且。” 毛 傳:“陶陶,和樂貌。”《晉書·劉伶傳》:“﹝ 伶 ﹞惟著《酒德頌》一篇。其辭曰:‘先生於是方捧甖承槽,銜杯漱醪,奮髯箕踞,枕麴藉糟,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元 張可久 《湘妃怨·德清觀梅》曲:“泠泠仙曲紫鸞簫,樹樹寒梅白玉條,飄飄野客烏紗帽,花前相見好,倚春風其樂陶陶。”

(2).廣大貌。 漢 應劭 《風俗通·山澤·四渎》:“《詩》雲:‘ 江 漢 陶陶。’” 王引之 《經義述聞·毛詩下》:“《風俗通義·山澤篇》引此詩曰‘ 江 漢 陶陶’,陶與滔古字通。”

(3).陽氣極盛貌。《史記·屈原賈生列傳》:“乃作《懷沙》之賦。其辭曰:‘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楚辭·懷沙》作“滔滔孟夏”。 王逸 注:“滔滔,盛陽貌也。言孟夏四月,純陽用事。” 漢 徐幹 《答劉公幹詩》:“陶陶諸夏别,草木昌且繁。” 明 吳甡 《五日寄王子象山》詩:“冉冉時序侵,陶陶夏維午。”

(4).醉貌。 唐 李鹹用 《曉望》詩:“好駕觥船去,陶陶入醉鄉。” 宋 蘇轼 《觀湖》詩之一:“釋梵茫然齊劫火,飛雲不覺醉陶陶。” 汪洋 《靜仁先生命和送克安之京原韻》:“并世交情誰落落,遣生文酒得陶陶。” 葉聖陶 《潘先生在難中》一:“‘樂哉樂哉,陶陶酌一杯。’他作舉杯就口的樣子,迷迷地笑着。”

(1).相隨行貌。參見“ 陶陶遂遂 ”。

(2).漫長貌。《楚辭·王逸<九思·哀歲>》:“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原注:“陶陶,長貌。”

驅馳貌。《詩·鄭風·清人》:“清人在軸,駟介陶陶。” 毛 傳:“陶陶,驅馳之貌。” 陸德明 釋文:“陶,徒報反。”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陶陶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本釋義

“陶陶”為疊音形容詞,多用于形容歡樂、和樂的狀态。據《漢語大詞典》記載,其核心含義為:

  1. 和樂貌:形容愉悅、舒暢的心情或氛圍。例如《詩經·王風·君子陽陽》:“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此處描繪君子歌舞時歡暢之态。
  2. 漫長貌(古義):在部分古籍中引申為時間或空間的悠長,如《楚辭·九思》:“冬夜兮陶陶,雨雪兮冥冥。”

二、引申義與特殊用法

三、權威文獻佐證

  1.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明确标注“陶陶”形容“快樂”,常見于“樂陶陶”等固定搭配。
  2. 《詩經》用例:印證其作為古典文學中愉悅意象的源頭(中華書局點校本)。
  3. 蘇轼《觀湖》詩:“人生此樂須天賦,莫遣兒曹取次知”中“樂陶陶”的運用,延續了該詞的歡愉内涵。

四、語義演變與辨析

“陶陶”自先秦起即承載積極情感色彩,現代漢語中多保留“歡樂”本義,而“漫長”等古義漸趨消亡。需注意其與“陶冶”“陶醉”等詞的關聯:“陶”字本義為制陶,衍生出“化育”(陶冶)與“沉迷”(陶醉),而“陶陶”側重情緒的外顯狀态。


注:文獻來源依據《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及經典古籍文本,釋義綜合權威工具書與語言學研究成果。

網絡擴展解釋

“陶陶”是一個漢語疊詞,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而有所差異,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一、核心含義

  1. 歡樂、和樂的樣子
    這是最常見的釋義,多用于形容心情愉悅或氛圍融洽。例如:

    • 《詩經·王風·君子陽陽》:“君子陶陶,左執翿,右招我由敖,其樂隻且。”
    • 三國魏·劉伶《酒德頌》:“無思無慮,其樂陶陶。”
  2. 廣大、盛大的狀态
    多用于描述自然或抽象事物的廣闊。例如:

    • 漢代應劭《風俗通·山澤·四渎》引用《詩經》:“江漢陶陶。”
  3. 陽氣極盛的樣子
    用于形容夏季陽氣旺盛的景象。例如:

    • 《史記·屈原賈生列傳》:“陶陶孟夏兮,草木莽莽。”

二、其他引申義


三、作為名字的寓意

當“陶陶”用于人名時,通常寄托了快樂、豁達的期望,如、7提到其寓意“才情卓越”“多彩多姿”。


“陶陶”的釋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核心是“歡樂”與“盛大”,其他含義多為文學引申。如需深入考證,可參考《詩經》《史記》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欸欸愛身柏槚拔類超群保義杯影簸蝩不可耐側眼酲煩崇厚春頭谠辭點穴地靈定甯動能定理恩休鋒火負蠜覆滅官侶歸橐古樂衡杓彙粹洄溯稽弘郡庠卡癶客睡鲙刀柳堤馬駝子門齒眠桅囊莫淖沙膩穢譬方跷蹄辇腳清勤青玄九陽上帝倛魄遒鍊氣壯河山全牲忍饑挨餓軟厮禁紗巾山苗折意殊骛縮回惕慮停學緼着忤奴細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