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笞擊,拷打。《後漢書·朱暉傳》:“各言官無見財,皆當出民,搒掠割剝,彊令充足。” 宋 蘇舜欽 《上集賢文相書》:“既起大獄,不關執政,使狡吏窮鞫,搒掠以求濫,事亦既無狀,遂用深文。” 清 周亮工 《祭汀州司李若羲盧公文》:“而公獨不邀福于先,不避禍于後,甘以其孱弱之軀,備受搒掠。” 陶成章 《浙案紀略》第一章第四節:“乃用嚴刑訊之,日夕搒掠,體無完膚。”
“搒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體解釋如下:
該詞存在兩種讀音差異:
需注意與“擗掠”(pǐ lüè)區分,後者意為收拾、安置(如元代文獻中“擗掠試院”指布置考場),與刑罰無關。
該詞現已罕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曆史文獻中。如需引用,建議結合具體語境選擇讀音,并标注文獻來源。
《搒掠》這個詞是一個動詞,意思是指用力地抓、拍、掠或擊打。
《搒掠》的部首是手部,它的筆畫數是8。
《搒掠》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漢字組成。
《搒掠》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搒掠」。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所不同。但是,對于《搒掠》這個詞,其古時候的寫法與現代相同,沒有發生變化。
1. 他用力搒掠着地面上的灰塵。
2. 獵豹用它的爪子搒掠着獵物。
搒浪(bàng làng)、搒打(bàng dǎ)、掠奪(lüě duó)、掠影(lüě yǐng)。
抓、拍、打、擊打。
釋放、松開、放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