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old and unrestrained;untrammelled] 思想感情、詩文氣勢等無拘束地盡量表達出來
熱情奔放
(1).疾馳。《後漢書·文苑傳下·祢衡》:“飛兔、騕褭,絶足奔放, 良 樂 之所急。”飛兔、騕褭,古駿馬名。 良 , 王良 ; 樂 , 伯樂 :古善禦者。
(2).謂肆縱,不可羁束。《屍子》卷下:“民者,譬之馬也, 堯 舜 禦之則天下端正, 桀 紂 禦之則天下奔放。”
(3).形容氣勢雄偉橫逸,感情等不受拘束。 晉 陸機 《文賦》:“或奔放以諧合,務嘈囋而妖冶。” 宋 曾鞏 《代人祭李白文》:“又如長河,浩浩奔放,萬裡一瀉,末勢猶壯。”
(4).現多謂盡情流露;不受拘束。 柔石 《二月》六:“她是一個感情奔放的人。”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奔放漢語 快速查詢。
“奔放”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含義和用法:
如需更詳細例句或出處考證,可參考漢典、搜狗百科等高權威性來源。
奔放是指行為或個性不受拘束、無拘無束的狀态。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為辶、忄、方,總計10畫。奔放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三國演義》中,後來被廣泛使用。
在繁體字中,奔放的寫法為「奔放」,與簡體字寫法相同,隻是形态稍有不同。
在古時候,奔放的漢字寫法稍有不同。在《康熙字典》中,奔放的寫法為「賁放」,部首為貝、方,總計13畫。
以下是一些關于奔放的例句:
1. 他的個性非常奔放,從不受任何束縛。
2. 這首歌曲展現了青春的奔放與激情。
1. 奔放不羁:形容一個人行為舉止自由、不受拘束。
2. 奔放灑脫:形容一個人個性開放、大膽。
3. 奔放激昂:形容情感或氣氛激烈、熱烈。
近義詞:張揚、放肆、放縱。
反義詞:克制、拘謹、保守。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