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昏庸怠慢。 晉 葛洪 《抱樸子·備阙》:“故 姜牙 賣煦無所售,而見師於 文 武 ; 蔣生 憒慢於百裡,而獨步三槐。”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古賢何獨跼蹐恂恂之如彼,今人何其憒慢傲放之如此乎?”
"愦慢"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其含義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釋義 拼音為kuì màn,意為"昏庸怠慢"()。該詞由"愦"和"慢"兩個語素構成:
二、古籍引證 晉代葛洪《抱樸子》中兩處使用該詞:
三、現代用法 屬于生僻詞彙,主要出現在古典文獻研究領域。現代漢語中更常用近義詞如"昏庸懈怠""玩忽職守"等表達類似含義。使用時需注意:
建議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詞典》獲取更權威的釋義溯源,該詞在《抱樸子》等子部典籍中出現頻率較高。
愦慢(kuì màn)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思是形容人态度冷漠、厭煩或不耐煩,缺乏友善和熱情。
愦慢的拆分部首是心、心,拼音首字母為x、x。愦慢的總筆畫數為18。
愦慢一詞最早出現在《字林》這本字書中,并在後來的許多字典中被保留和解釋。它是中國漢字語言文化中的一個常用詞語。
愦慢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戣慢。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雖然愦慢不是一個古代詞彙,但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漢字的形狀可能會與現代漢字稍有不同。
1. 她對客人的愦慢态度讓人感到不舒服。
2. 他無視别人的請求,仍然保持着愦慢的态度。
3. 在服務行業,我們應該避免愦慢,要友善待人。
愦然(形容詞)
愦揚(動詞)
愦快(形容詞)
冷漠、厭煩、冷淡
友好、熱情、親切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