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譏繩的意思、譏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譏繩的解釋

勸谏和糾正。《晉書·姚興載記上》:“以取 呂氏 宮人 裴氏 及殺逃人 薄禾 等為南臺所禁,天鑒玄鏡,暫免囹圄,譏繩之文,未離簡墨。”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譏繩"是一個較為生僻的古代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文獻中。其核心含義是用批評、指責的方式來糾正或約束(人的行為)。

具體釋義如下:

  1. 字義拆解與組合義:

    • 譏 (jī):本義指非議、指責、諷刺。引申為規勸、批評。
    • 繩 (shéng):本義指木工用的墨線,用于取直。引申為标準、法度、規矩;作動詞時,指用一定的标準去衡量、糾正、約束。
    • 譏繩:将“譏”與“繩”組合,意為通過批評、指責(譏)的手段來匡正、約束(繩)人的過失或不當行為。它強調的是一種帶有批評性質的糾正和規範行為。
  2. 詞性:動詞。

  3. 語境與用法:

    • 通常用于描述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或道德高尚者對有過失者的批評指正。
    • 帶有一定的嚴厲性和強制性,目的是使對方的行為符合規範或道德标準。
    • 例如:“以禮法譏繩其過”(用禮法來批評糾正他的過錯)。
  4. 古籍例證:

    • 該詞可見于《後漢書》等史籍及部分古代文集中。例如《後漢書·循吏傳序》中提到地方官治理時,有“以禮義譏繩”百姓的内容,意指用禮義的标準來批評約束百姓的行為。

權威性說明: “譏繩”一詞的釋義主要依據權威漢語工具書《漢語大詞典》和《辭源》的收錄及解釋。這些工具書是漢語詞彙研究、古籍閱讀的重要參考依據,其釋義經過嚴謹考訂,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可靠性。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譏繩”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在不同來源中存在一定差異,但綜合權威性較高的解釋,核心意義如下:

一、基本解釋

譏繩(jī shéng)指“勸谏和糾正”。其中:

二、使用場景

  1. 曆史文獻:常見于古籍中,如《晉書·姚興載記上》提到“譏繩之文,未離簡墨”,指通過文字進行規勸和糾正。
  2. 現代語境:可用于描述對他人行為或社會現象的規勸,例如“以紀律譏繩”表示用規則約束行為。

三、争議與補充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原文或權威詞典中的釋義。

别人正在浏覽...

柏裝笨嘴拙舌扁蒲秧惝惘純實刺訪叢簇翠琰燈船締架滴露研硃睇盼耳軸放達風謡副食店改籥剛武攻剿構結官迷黑色幽默畫卷花媳婦兒彙萃魂消魄喪禁末金罂箕山挂瓢輯校慨忼浪舌擂石車婁郝論禅旅宦蒙混過關旁诹牽吟奇股起灰曲木幾瑞霭僧祇戶山賓上落山溜生憐勢利場時榮諟正綏撫肅霜童男五粱禾舞弄文墨下裳相腳頭相然纖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