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直丑正的意思、惡直丑正的詳細解釋
惡直丑正的解釋
謂使奸邪者改惡從善。 漢 蔡邕 《太尉汝南李公碑》:“遷 徐州 刺史,百司震肅,饕餮風靡,惡直丑正。”
嫉害正直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惡直丑正,實蕃有徒。” 楊伯峻 注:“惡、丑同義,直、正同義,惡直即丑正,同義複語。言嫉害正直者。”《宋書·臧質傳》:“而惡直丑正,實繁有黨。” 清 戴名世 《祭錢雲瞻文》:“嗚呼!世之惡直丑正久矣。” 章炳麟 《菌說》:“若專以是非枉直相角,則天下皆惡直丑正者矣。”
詞語分解
- 惡的解釋 惡 è 不好:惡感。惡果。惡劣。惡名。丑惡。 兇狠:惡霸。惡棍。險惡。兇惡。 犯罪的事,極壞的行為:惡貫滿盈。 好美愛善 惡 ù 讨厭,憎恨,與“好(刼 )”相對:可惡。厭惡。好(刼 )惡。 好美愛
- 丑正的解釋 謂嫉害正直的人。《左傳·昭公二十八年》:“ 叔敖 曰:《鄭書》有之:‘惡直丑正,實蕃有徒。’” 楊伯峻 注:“惡、丑同義,直、正同義,惡直即丑正,同義複語。言嫉害正直者。” 唐 韓偓 《感事三十四韻
專業解析
"惡直丑正"是一個具有深厚曆史文化底蘊的漢語成語,其含義可從字面、出處及引申義三個層面進行解析:
一、字面釋義
- 惡(wù): 動詞,厭惡、憎恨。
- 直: 形容詞,正直、剛直。
- 丑(chǒu): 動詞,以...為丑,憎惡、诋毀(此處與“惡”同義複用,表強調)。
- 正: 形容詞,正直、公正。
- 整體直譯: 憎恨正直的人,诋毀公正的人。指嫉恨、排斥品德正直、行為端正的人。
二、出處與經典釋義
該成語最早出自儒家經典《春秋左氏傳》(即《左傳》)。在《左傳·昭公二十八年》中記載:“惡直丑正,實蕃有徒。” 這句話的背景是晉國賢臣叔向(羊舌肸)因正直而遭人嫉恨陷害。晉國另一位賢臣司馬叔遊引用這句話來評論此事,意指社會上厭惡、诋毀正直之士的人确實有很多。
- 《漢語大詞典》釋義: 明确将“惡直丑正”解釋為“嫉害正直的人”。該詞典作為漢語詞彙研究的權威工具書,其釋義具有高度的專業性和認可度。《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出版)[注:此為權威來源,但通常無直接線上鍊接,可參考其線上數據庫如“漢典”等引用的釋義]。
-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相關印證: 在解釋“惡”作動詞讀wù時,常列舉“惡直丑正”作為典型用例,釋義為“讨厭,憎恨”。王力主編,《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注:此為經典工具書,通常無直接線上鍊接]。
- 《辭源》釋義: 《辭源》(商務印書館)修訂本亦收錄該詞條,釋義為“嫉害正直”,并明确标注其出處為《左傳·昭公二十八年》。《辭源》線上版可在部分學術平台查詢。
三、引申義與核心内涵
“惡直丑正”的核心内涵在于揭示了人性或社會風氣中一種陰暗面:
- 嫉賢妒能: 對品德高尚、行為正直的人心懷嫉妒。
- 排斥異己: 因正直之士往往不隨波逐流、敢于直言,可能觸犯某些人的利益或權威,故被其視為異己而加以排斥、打壓。
- 是非颠倒: 将正直、公正的行為視為眼中釘,反而以丑化、诋毀的方式對待之,反映了價值觀的扭曲。
四、現代用法
該成語在現代漢語中仍在使用,多用于書面語或較正式的場合,形容或批判那些容不下正直之士、專門打擊迫害好人的行為或風氣。常帶有強烈的貶義色彩,表達對這種行為的譴責。例如:“在那個昏聩的年代,惡直丑正之風盛行,許多忠良之士慘遭迫害。”
權威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惡直丑正”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憎恨、排擠正直的人。以下是詳細解析:
一、詞義解析
-
基本解釋
該成語由“惡”(憎恨)、“直”(正直)、“丑”(丑化)、“正”(公正)四個字組成,通過并列結構強調對正直與公正的敵視态度。
- 其中,“惡”與“丑”為動詞,表示厭惡、诋毀;“直”與“正”為名詞,指代正直的人或行為。
-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左傳·昭公二十八年》:“惡直丑正,實蕃有徒。”楊伯峻注解為“嫉害正直者”。
- 漢代蔡邕在《太尉汝南李公碑》中引用此語,形容官場中嫉賢妒能的現象。
二、用法與示例
-
語法功能
多用于書面語,作謂語或定語,如章炳麟《菌說》:“若專以是非枉直相角,則天下皆惡直丑正者矣。”
-
近義表達
與“嫉賢妒能”“黨同伐異”含義相近,但更強調對正直品性的針對性排斥。
三、注意事項
- 讀音:部分資料标注為“è zhí chǒu zhèng”,但根據《漢典》及《左傳》注音,更常見為“wù zhí chǒu zhèng”。
- 生僻性:現代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古籍或學術讨論中。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左傳》原文或蔡邕碑文(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百植班曹掣筆郎嗔道斥鴳春孟酖溺獨當一面督檢發福飛翼肥源豐秩高節割減公了關決孤俊鶴處雞群黑陶文化殲殘堅操疾犂祭鍊錦瑟金銀山饑嗛九陲狂會了然于心簾額良綏遼敻漏底綠帽子旄钺免席腦海逆暴攀隮剖腹産清炖楸英全麻屈沱删繁就簡生駒沈悶身前誓不兩立雙鯉豎直束竹惕栗涕泗滂沱慰誨物曲顯朝仙姿玉貌西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