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賮貨”。送别時贈與的財物。《梁書·楊公則傳》:“四年,徵中護軍。代至,乘二舸便發,賮送一無所取。”
“赆送”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jìn sòng,其核心含義為送别時贈與的財物。以下是詳細解釋及相關信息:
“赆送”是古代漢語中表達離别贈禮的專有詞彙,其使用場景和含義與“赙送”等詞有明顯區别。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梁書》等文獻。
赆送(jìn sòng)是一個漢語詞語,拆分部首為赒(貝)和送(辶),筆畫總數為13。赆送的意思是送給别人的禮物或財物。
這個詞來源于古代禮儀制度,它是一個禮物的贈送形式。在古代,赆送被廣泛用于表示對上級或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的恭敬之情。它體現了尊重和敬意,是一種表達關心和祝福的方式。
在繁體字中,“赆”寫作“贐”,“送”寫作“餉”。這種寫法在台灣和香港地區常見。雖然繁體字在現代漢字書寫中較少使用,但在一些正式場合或文化活動中仍然會出現。
古時候,“赆”字的漢字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古代把“赆”字的部首寫作“貝”,表示財物;而現在則把它的部首寫作“走”,表示行走。這種改變體現了語言的演變和文化的變遷。
一些例句中使用了“赆送”這個詞:
1. 他特意從國外給我帶來一份珍貴的赆送。
2. 我們為了表示誠摯的謝意,特意準備了一份精美的赆送。
組詞中可以使用“赆送”這個詞的詞語有:
1. 赆予(jìn yǔ):表示贈送或給予。
2. 赆救(jìn jiù):表示對需要救助的人或事物給予幫助。
與“赆送”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1. 送禮(sòng lǐ):表示給别人贈送禮物。
2. 贈品(zèng pǐn):表示作為禮物贈送的物品。
與“赆送”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1. 收禮(shōu lǐ):表示接收别人送的禮物。
2. 回禮(huí lǐ):表示作為回報給予别人的禮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