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掌印就職。 宋 葉適 《林伯和墓志銘》:“在 侯官 ,方視印,吏言無以解闆帳,請逮逋戶。”
“視印”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掌印就職,即官員開始正式履職并執掌官印的過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視印”是古代職官制度中的儀式性行為,兼具象征意義與實際職能的開啟。其用法多見于宋代及以後的文獻,反映了古代官員履職的規範流程。
漢字是中文的寫作系統之一,擁有豐富的内涵和曆史。視印(shì yìn)是其中一個漢字,下面我們來探讨它的意義、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與之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視印一般解釋為“監察”“視察”“觀察”,它可以表示對事物進行觀察、考察、檢查和探求的意思。這個詞常常在現代漢語中用來描述對某個對象的仔細觀察和調查。
視印這個字由“見”、“卩”、“又”組成,其中“見”在漢字中表示看、見,為基本部首;“卩”由“蔔”(寫字蔔筮用的符號)和“卩”(占卜祭祀之事)兩部分構成,表示被印在字紙上的印文,為左部首;“又”表示手,為右部首。視印共有8個筆畫。
視印這個字的來源追溯到古代,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其中的“卩”是一種古代的印章形式,是對于象形“垂”字的引申表示,“垂”是指印章下垂成形。
在繁體字中,視印可以寫作“視印”,字形結構基本上保持不變,隻是在“見”部分的寫法上有所變化。
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不同,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形态也發生了許多變化。對于視印這個字而言,古代漢字寫法通常是更為簡化的形态,保留了基本的字義,但字形比較特殊,難以辨認。
1. 他對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所以決定去視印一下。
2. 這位官員一直視印各個地方,以确保公務的順利進行。
3. 教師應該始終保持對學生的觀察和視印,以便更好地了解他們的學習狀态。
視察、視野、觀察、察覺、觀察力
觀察、考察、審查
漠視、忽略、疏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