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毘佐”。輔助。《後漢書·龐參傳》:“使 參 、 慬 得在寬宥之科,誠有益於折衝,毗佐於聖化。”《陳書·蕭濟傳》:“ 濟 毗佐二主,恩遇甚篤。” 明 湯顯祖 《南柯記·薦佐》:“伏見司隸 穎川 周弁 ,忠亮剛直,有毘佐之器。”
毗佐(pí zuǒ)是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曆史語用色彩的動詞,主要含義為輔佐、輔助,特指臣子對君主的協助或下屬對上級的支持。該詞在古代文獻中較為常見,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但仍保留于曆史語境或特定書面表達中。
輔佐君主或上級
指在政治或事務上協助主事者,承擔輔助性職責。例如《晉書·王導傳》載:“導盡心毗佐,以隆中興。” 形容王導全力輔佐晉元帝振興東晉王朝。
來源:《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1年)
協同治理
強調與他人的協作關系,共同完成管理職責。如《宋書·謝晦傳》雲:“晦與徐羨之等同毗佐朝政。” 指謝晦等人共同參與朝政決策。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2014年)
《說文解字》釋:“毗,人臍也。” 段玉裁注:“凡相附著皆曰毗。”
二字組合後強化了“緊密配合以達成事務協理”的語義。
來源:《漢字源流精解》(中華書局,2020年)
來源:《現代漢語分類詞典》(語文出版社,2018年)
《南史·梁武帝紀》:“範雲、沈約等毗佐帷幄,勳業斯茂。”
——描述謀臣在決策中樞的輔佐之功。
來源:《二十四史全譯》(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年)
參見權威文獻:
“毗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古籍出處,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來源。
隘制棒子手罼罕逼立不慭遺蠶鹽長慮後顧産後風晨星敕教調聲底柱鳳拍港務局搆逆觀仰官照還帶嚎叫賀跋支黑雲都河目家聲姬呂吉夢巾環金雞納霜迥立忌破五侃侃誾誾考求狼烽廉苫靈韶禮制門頰門首木榜蓬發批子情端青牛勸譽鵲鑒熱地上螞蟻熱亂柔腸百轉如虎添翼扇風石膽食箪漿壺説鼓書踢蹋推卻猥昵唯喏烏蓲校務狎黠西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