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踏莎行》詞牌的省稱。 宋 蘇轼 《次韻楊褒早春》:“不辭瘦馬騎衝雪,來聽佳人唱《踏莎》。”參見“ 踏莎行 ”。
“踏莎”主要有兩種解釋,需根據語境區分:
詞牌名《踏莎行》的簡稱
成語“踏莎”的引申含義(較少見)
注意:現代使用中,“踏莎”作為詞牌簡稱更常見,而作為成語的用法多出現在特定文學作品或古風語境中。
《踏莎》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指的是踩踏在青草或者花蕊上,有着輕盈、優雅的意味。這個詞常被用來描述舞蹈、歌唱或者舞台表演中的動作,表達出舞者或演員的柔美與靈動。
《踏莎》的拆分部首是“足”和“艹”,其中“足”是指“走路”或者“腳”,而“艹”則表示“草”的意思。
《踏莎》總共有10個筆畫,包括了“足”字的丶、丨、丿、一以及“艹”字的丨、丿、一、丶、十。
《踏莎》這個詞來源于古代文學作品。最早出現在宋代文學家辛棄疾的詞曲《念奴嬌·春情》中:“踏莎行,莎如光。”這首詞曲以其描繪春天田園景象的細膩表達而著名,其中的“踏莎”一詞意味着在綠草地上行走。
在繁體字中,對應的字形是「踏莎」,與簡體字形相同。
在古代漢字書寫方式中,寫作「蹋莎」,字形上有些許差異。但在現代漢字标準化後,寫法統一為「踏莎」。
1. 他輕盈地踏莎而舞,像一隻舞動的蝴蝶。
2. 她婉如蓮花,踏莎頻幂,美不勝收。
3. 今晚的演出,她将再次展現她那舞台上踏莎的精湛技藝。
組詞:踏莎行、踏莎而舞
近義詞:蹂躏、踐踏
反義詞:輕柔、緩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