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傧導的意思、傧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傧導的解釋

婚禮中導行禮儀。 唐 高彥休 《唐阙史·許道敏同年》:“時有同年 張侍郎 讀 ,一舉成事,年才十九,乃 道敏 敗於垂成之冬,儐導外郎鵲橋之夕, 牛夫人 所出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傧導”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用于婚禮儀式中的禮儀引導,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釋義

傧導(拼音:bīn dǎo)指婚禮中負責引導、主持禮儀流程的角色或行為,通常由專人擔任,确保儀式符合傳統規範。

二、字義拆解

  1. 傧:本義為“接引賓客”,引申為禮儀場合中負責引導、贊禮的人(如傧相)。《說文解字》注“傧,導也”,《儀禮》中亦多次提到“擯者”(同“傧”)在儀式中的職責。
  2. 導:即引導、指揮,強調對流程的掌控。

三、曆史用例

唐代文獻《唐阙史·許道敏同年》記載:“儐導外郎鵲橋之夕”,描述婚禮中傧導協助完成“鵲橋”環節的場景,印證了這一角色在古代婚俗中的重要性。

四、現代語境

現代漢語中,“傧導”一詞已較少使用,更多以“傧相”指代婚禮中的禮儀引導者。該詞多見于古籍或研究傳統婚俗的文獻中,需結合曆史背景理解。

若需進一步探究古代婚俗術語,可參考《儀禮》《唐阙史》等典籍原文或專業民俗研究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傧導(bīn dǎo)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傳統戲曲中負責扮演傧相(bian xiang)角色的演員。現代漢字拆分部首為“亻”、“聽”,共計6個筆畫。這個詞來源于中文戲曲文化,用來描述扮演傧相角色的演員。 在繁體字中,傧導的寫法為「儐導」。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這是一個現代詞彙,因此古代寫法可能不常見或不存在。 以下是一個使用傧導的例句: 他在戲劇表演中擔任傧導一職,負責指導和訓練傧相演員。 一些相關的組詞可能有:傧相、傧儡、傧者。 近義詞可能包括:傧相、伶人、演員。 至于反義詞,可能沒有一個具體的反義詞與傧導相對應。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