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崐丘”。亦作“崐邱”。即 昆侖山 。《隋書·音樂志下》:“原載垂德, 崐丘 主神。陰壇吉禮,北至良辰。” 唐 王績 《古意》詩之一:“材抽 嶧山 幹,徽點 崑丘 玉。” 宋 袁褧 《楓窗小牍》卷上:“龍馭 崑丘 ,鳥發 玄圃 。” 明 何景明 《登樓鳳縣作》詩之二:“如聞乘八駿,早晚向 崑邱 。”
“昆丘”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解析:
“昆丘”即昆侖山的别稱,是古代對昆侖山的雅稱或異寫形式。該詞常見于詩文典籍中,例如:
現代漢語中“昆丘”多用于文學創作或曆史研究,日常口語較少使用。其權威釋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如、3的中等權威來源)。
“昆丘”是昆侖山的雅稱,兼具地理名稱和文化意象,常見于古典文獻與詩詞。
《昆丘》(kūn qiū)是指山丘、山脈,也可以指山坡。
這個詞在古代文學中常被用來形容大自然的美景和令人心曠神怡的山間景色。
《昆丘》的部首是山(山字的左邊),它的總筆畫數為十六畫。
《昆丘》一詞最早出現在《楚辭·離騷》中,由屈原創作于戰國時期。這首詩以華麗的辭藻讴歌了自然景色的壯麗和創作者的情懷。
在繁體字中,“昆丘”不發生變化。
根據古代蔔辭中的記載,古漢字中的“昆”字寫作“昆 昆”,丘字寫作“丘 丘”。這兩個字合在一起就寫作“昆丘”。
1. 山川之美,昆丘之間景色迷人。
2. 逍遙遊中的仙境山谷,真是一個昆丘之地。
1. 高昆丘
2. 美麗昆丘
3. 昆丘之旅
山嶽、山脈、嶺、巒、山峰
平原、平地、坦途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