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聳立;挺立。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又有孤石,介立大湖中,周迴一裡,竦立百丈,矗然高峻,特為瓌異。” 朱自清 《懷魏握青君》:“電燈滅後,月光照了滿院,柏樹森森地竦立着。”
(2).恭敬地站着。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促織》:“問者爇香於鼎,再拜。巫從旁望空代祝,唇吻翕闢,不知何詞。各各竦立以聽。”
“竦立”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指物體高而直地矗立,帶有莊重或高峻的意象。例如:
表示人肅然站立,含敬畏或莊重之意。例如:
該詞兼具寫景與寫人的雙重功能,既可用于自然景物(如山石、樹木),也可用于人物儀态描寫。其古義更側重恭敬肅立,現代使用中“聳立”的物理含義更為常見。
竦立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像立在高處一樣挺直,形容崛起、突出或顯赫的狀态。
竦立的部首是立,其拼音為lì,表示立起來的意思。竦立總共有13個筆畫。
竦立的字源于古代漢字,形狀類似人立直立的樣子,表示一種挺拔、崛起的狀态。在繁體字中,竦被寫作聳,立保持不變。
在古代,竦立的寫法略有不同,以"霜字旁"為部首,在右邊加上"立"字形成竦字。樣子類似于童字的字形。
1. 他的業績在這個行業中竦立起來,成為了一面旗幟。
2. 這座城市在改革開放中竦立起來,吸引了無數投資。
竦然、竦起、竦峙、竦身等。
崛起、顯赫、挺拔。
低下、謙遜、卑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