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葉上出現斑點。 北魏 賈思勰 《齊民要術·種麻》“麻欲得良田,不用故墟”原注:“故墟亦良,有點葉夭折之患,不任作布也。”
(2).中國畫中畫葉的技法。有介字點、個字點、菊花點、梅花點等,均象其形。 明 董其昌 《畫禅室隨筆·畫訣》:“ 北苑 畫雜樹,止隻露根,而以點葉高下肥瘦,取其成形。” 清 方薰 《山靜居畫論》上:“點葉尤須手熟。有勻整處,有灑落處。用筆時,在收放得宜。”
“點葉”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層主要含義,以下為詳細解釋:
指植物葉片上因病害、蟲害或環境因素形成的斑點。例如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提到麻類作物若種植在舊地,會出現“點葉夭折之患”。這類斑點可能影響植物健康,古代農書中常作為病害描述。
指通過點狀筆觸表現樹葉形态的繪畫方法,屬于傳統水墨畫重要技法。具體特點包括:
提到“點葉”作為成語表示“細節反映整體”,但此用法未見于權威典籍或主流詞典,可能為現代引申義或誤傳,建議謹慎使用。
“點葉”(diǎn yè)是一個漢字詞語,中文意思是指在葉子上點綴一些小的圖案、花紋或裝飾物。
根據《康熙字典》,點葉的拆分部首是“⺣”(手部),而它的總筆畫數是“8”。
段落二:點葉的來源和繁體點葉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中國文化傳統中。在古代,人們常常在書法、繪畫、工藝品和建築物上使用點葉來增添美感和藝術氣息。
繁體字“點葉”(diǎn yè)是漢字的一種書寫形式,主要在繁體字地區如台灣、香港和澳門使用。它保留了點葉一詞在傳統文化中的獨特韻味。
段落三:古時候點葉的漢字寫法在古代,點葉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由于古漢字的演化和書寫形式的變化,我們無法準确知道古時候漢字寫法是怎樣的。
段落四:點葉的例句1. 小明用金漆在木盒上點葉,使其變得更加華麗。
2. 這幅山水畫上點綴了一些點葉,讓整幅畫顯得更有層次感。
3. 她把頭發編成一個發髻,然後用一朵白花作為點葉,非常漂亮。
段落五: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組詞:
- 點綴(diǎn zhuì):向某物上增添裝飾或裝點
- 葉子(yè zi):植物的綠色器官,負責進行光合作用
- 裝飾(zhuāng shì):美化或增添物體的外觀
近義詞:
- 點綴
- 裝點(zhuāng diǎn)
- 裝飾
反義詞:
- 簡單(jiǎn dān):不經過裝飾或修飾的,樸素的
- 原生(yuán shēng):未經改變或加工的,保持原始狀态的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