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識滅的意思、識滅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識滅的解釋

佛教語。指死。《南齊書·武帝紀》:“我識滅之後,身上著夏衣畫天衣,純烏犀導,應諸器悉不得用寶物及織成等,唯裝複裌衣各一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識滅是佛教唯識學的重要概念,指通過修行斷除虛妄分别的“識”(即心識活動),最終達到解脫的境界。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字義解析

  1. 識(梵文 vijñāna

    指心識的辨别功能,包含眼識、耳識等八識系統。在唯識學中,“識”是衆生執著外境為實有的根源,如《成唯識論》所言:“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彼依識所變”。

  2. 滅(梵文 nirodha

    意為“止息”“寂滅”,特指通過修行消除虛妄認知。《大乘起信論》強調:“以依心故,染法得生;若心離念,則無境界相”,說明斷除妄識即能解脫。

二、唯識學中的深層内涵

“識滅”并非消滅心識功能,而是轉化其性質:

三、修行實踐意義

“識滅”是修證的關鍵目标:

  1. 斷除煩惱障:熄滅由第七末那識(我執識)産生的貪嗔煩惱。
  2. 超越所知障:轉化第六意識(分别識)的虛妄分别,證得平等性智。

    如《瑜伽師地論》所示:“雲何識滅?謂由般若波羅蜜多,永斷一切分别戲論”。


權威參考文獻:

  1. 玄奘譯《成唯識論》卷三,大正藏第31冊
  2. 真谛譯《大乘起信論》,大正藏第32冊
  3. 窺基《成唯識論述記》卷一,大正藏第43冊
  4. 彌勒菩薩《瑜伽師地論》卷五十,大正藏第30冊
  5. 于淩波《唯識名詞白話新解》,“識滅”條目(佛教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識滅”是一個佛教術語,其核心含義指死亡,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定義

“識滅”指人的意識或生命感知的終止,即死亡。這一概念在佛教語境中強調“識”(心識、精神活動)的熄滅,與肉體消亡相關聯。

二、詞義分解

  1. 識(shí)
    包含“辨别”“認知”等意,佛教中常指“心識”,即第六識(意識),是生命輪回的主體。
  2. 滅(miè)
    意為熄滅、消失,如“火滅”“滅頂”,引申為生命或精神活動的終結。

三、文獻與用法

四、相關概念

佛教認為“識”是輪回流轉的載體,而“識滅”可能關聯涅槃(脫離輪回)或斷滅論(意識徹底消亡)的哲學讨論,但具體需結合上下文語境分析。

提示: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生死觀或“識”的哲學含義,建議查閱《成唯識論》等經典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八關齋白棘百丈豹月烏擦背趁取赤楊答剌罕大鵬滴流流訂譌笃癃铎刀封署佛蘭德斯美術告禮高人一籌高原功閥弓箕貴珰含冤受屈黑狗脊和衷共濟後金皇天不負有心人瓠落禍在旦夕教馴季軍精手晉級晉京絶倒空口說白話空堂款問浪然斂費禮道淩诟六趣輪回睦誼嫩氣千金一諾七科谪傾訴清影窮生上指少妃似的書程隨命天體鐵鷹文魔黠傲斜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