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淩诟的意思、淩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淩诟的解釋

謂以言語侮辱人。《舊唐書·王缙傳》:“時 元載 用事, 縉 卑附之,不敢與忤,然恃才與老,多所傲忽。 載 所不悅,心雖希 載 旨,然以言辭淩詬,無所忌憚。”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淩诟”為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語義包含雙重行為特征。“淩”作動詞時指居高欺壓,《說文解字》釋為“淩,越也”,如《楚辭·九章》載“淩陽侯之泛濫兮”即表逾越之意;“诟”本義為恥辱,《玉篇》注“诟,恥也”,後引申為辱罵,如《左傳·哀公八年》有“曹人诟之”的記載。

二字組合使用時,“淩诟”特指以居高臨下的姿态施加言語侮辱的複合行為。清代訓诂學家段玉裁在《說文解字注》中強調此類複合詞“合二字成文,而其義始備”,需結合語境完整理解。現代漢語中該詞多用于文獻考據領域,如中華書局《古代漢語詞典》将其歸入“古代複合動詞”類别,指出其常見于宋明筆記小說中的沖突場景描寫。

從語用學角度考察,《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時特别标注“見《集韻》”,說明其音韻學依據。在具體文例中,該詞常與“詈辱”“侵暴”等詞構成并列結構,如明代《萬曆野獲編》所載“淩诟官吏”事件,完整呈現了古代社會階層沖突的語言暴力形态。

網絡擴展解釋

“淩诟”是一個漢語詞語,由“淩”和“诟”組合而成,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釋


構成與出處

  1. 字義拆分

    • 淩:本義為侵犯、欺侮(如“欺淩”),引申為用強勢态度壓制他人。
    • 诟:指辱罵、譏諷(如“诟病”),側重言語攻擊。
    • 合起來即“以言語欺壓并侮辱”。
  2.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舊唐書·王缙傳》,描述唐代官員王缙依附權臣元載,卻因自負才學而“以言辭淩诟,無所忌憚”,體現其言語刻薄、目中無人的态度。


使用場景


近義詞與辨析

若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舊唐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班僚臂力不從餐費參谒船丁春陔大朝觐禱祈耳聩飛起風亭附屬國幹将高發聒聒兒咳首橫扯火燒瘡健舞枷鏁金花孔席诳脅括檢糲餐瀝膽旒旍馬群滅青蜜房女相如溥漠愆乏請逆泣下如雨铨廷饒奢熱加工入竟問禁汝南晨鷄潤濟尚玄少先隊煞台社副盛明神阙深隱釋帝石尤樹根頭鐵門限頭昏眼暈投入沃霖藓駁校官息調寫經換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