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灌木名。一名棘針。可入藥。味辛寒,主治心腹痛,癰腫潰膿,止痛。 唐 陳子昂 《觀荊玉篇》詩序:“丙戌歲,餘從左補闕 喬公 北征,夏四月,軍幕次 張掖河 ,河洲草木無他異者,惟有仙人杖往往叢生……適有行人自謂能知藥者謂 喬公 曰:‘此白棘也。’” 宋 蘇轼 《又次前韻贈賈耘老》:“空餘白棘網秋蟲,無復青蓮出幽怪。”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三·白棘》﹝集解﹞引 蘇恭 曰:“棘有赤白二種,白棘莖白如粉,子葉與赤棘同。”
“白棘”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
基本屬性
白棘是一種灌木,又稱“棘針”,其枝條帶刺,莖幹常呈白色或紫色,表面有皺薄膜()。
性味辛寒,可入藥,主治心腹痛、癰腫潰膿、止痛等症,古代也用于補腎氣、益精髓(、)。
古籍記載
唐代陳子昂在《觀荊玉篇》中提到白棘生長于河洲,宋代蘇轼詩句“空餘白棘網秋蟲”也引用了此植物(、)。
基本解釋
成語“白棘”由“白”(光亮)和“棘”(尖銳)組成,形容人或事物表面光鮮亮麗,實則暗藏危險或有害()。
使用場景
多用于警示類語境,如:“看似優厚的投資方案實為白棘,需謹慎辨别。”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若涉及藥用或植物學,需參考權威中醫藥典籍。
《白棘》是一個漢字詞語,代表着痛苦、苦痛、不幸等含義。它可以形容人們在生活中或心理上所經曆的艱難困苦,也可以形容某些事物所帶來的痛苦感受。
《白棘》的拆分部首是白(bái), 棘(jí)。白字表示顔色,棘字表示尖刺。它總共由11畫組成,其中白字有5畫,棘字有6畫。
《白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但具體的起源尚不清楚。它在現代漢語中主要以詞語的形式傳承下來。
繁體字中的《白棘》保留了和簡體字相同的拼音和意義,隻是書寫形式發生了一些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白字的變體形式包括“白讀(dú)”、“白」、“白ㄏㄨ”等;而棘字的變體形式包括“棘乙”、“棘非”等。
1. 他經曆了人生的白棘,但最終還是堅持下來了。
2. 這個事故給她留下了深深的白棘。
1. 白色:表示顔色中的一種。
2. 棘手:表示問題或情況非常困難。
3. 白日夢:表示空想或不切實際的幻想。
1. 苦難:表示遭受痛苦或困苦。
2. 痛苦:表示身體或精神上的疼痛,也可以表示困擾或不幸。
3. 困境:表示陷入困難或危機的境地。
幸福:表示良好的生活狀态或情緒。
快樂:表示愉快、愉悅的心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