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隨命的意思、隨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隨命的解釋

古代三科運命說之一種。謂壽命久暫與其德行好壞相應。 漢 班固 《白6*虎通·壽命》:“命有三科以記驗,有壽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隨命以應行……隨命者,隨行為命,若言怠棄三正,天用勦絶其命矣。”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隨命漢語 快速查詢。

專業解析

“隨命”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哲學與命理觀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人的命運并非完全固定,而是會隨着個人行為的善惡而發生相應的改變。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及學術角度進行詳細闡釋:

一、詞典釋義與概念核心

  1. 基本定義

    “隨命”指人的吉兇禍福與其道德行為密切關聯,行善得福、作惡招災,強調命運的可變性。此概念與“正命”(先天注定)、“遭命”(遭遇外界不可抗力)共同構成漢代“三命說”體系,見于《白虎通義·壽命》及王充《論衡·命義》。

  2. 詞義分解

    • 隨:跟隨、依據,指命運依從于人的行為選擇。
    • 命:既指天命賦予的禀賦,也包含人生際遇的走向。

      合稱“隨命”,即“命運隨行而變”的簡括表達。

二、哲學淵源與曆史語境

  1. 思想源流

    源于先秦儒家“天命靡常,惟德是輔”觀念(《尚書·蔡仲之命》),經漢代董仲舒“天人感應”論深化,形成系統的命運觀。王充《論衡》明确提出:“隨命者,戮力操行而吉福至”,将個人努力納入命運框架。

  2. 社會功能

    漢代官方文獻《白虎通義》将“隨命”納入倫理教化體系,主張“欲民勸人樂進”,通過道德行為影響命運的觀念激勵世人向善。

三、學術研究與現代闡釋

現代學者指出,“隨命說”調和了天命決定論與人的主觀能動性,如鄭萬耕在《揚雄及其太玄》中分析,此理論既承認命運存在,又為道德實踐留下空間,構成中國古代命運觀的重要辯證維度。


參考文獻來源

  1. 王充《論衡·命義》(古籍原文)
  2. 班固《白虎通義·壽命》(中華書局點校本)
  3. 鄭萬耕《揚雄及其太玄》(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隨命”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古代哲學概念與現代語境:

一、古代命理學說中的“隨命”

  1. 基本含義
    源自漢代“三科運命說”,指人的壽命長短與德行好壞直接相關。行善積德則得福報,放縱惡行則招災禍。

  2. 理論背景
    與“正命”“遭命”并列,構成三種命運類型:

    • 正命:先天注定的命運;
    • 隨命:後天行為決定的命運;
    • 遭命:因意外遭遇導緻的命運。
  3. 文獻依據
    《白虎通·壽命》記載:“隨命者,隨行為命”,強調人的主觀行為對命運的影響。


二、現代語境中的“隨命”

  1. 引申含義
    指“順從命令、聽從安排”,強調無條件服從上級指示。

  2.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組織紀律、軍事命令等場景,例如:“他隨命而行,迅速執行了任務。”


三、例句與哲學思考


“隨命”一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感應”的思想,既包含對道德行為的規訓,也衍生出服從指令的現代語義。如需進一步了解三命說的完整體系,可參考《白虎通》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扳陷報路熛怒伯趙才慧癡定遲滞欻欻楚舸大奸單綫電氣石钿粟地主制經濟鈍重飯牀封建盥澡晧天畫界黃蘗家令翦鲸兼容嗟蹙結攬妗娘窘澀迥勝雞心伉暴兩部淩傲禮饷籠撚劘蕩紐捏潑筆蒲海遣信秋後阒無一人熱霧日天子日中必彗柔合慎比深酷爽慨舒豁聳身隨化唐室屠酤兒推斷遐久鄉落閑嗑曉以大義斜封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