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三科運命說之一種。謂壽命久暫與其德行好壞相應。 漢 班固 《白6*虎通·壽命》:“命有三科以記驗,有壽命以保度,有遭命以遇暴,有隨命以應行……隨命者,隨行為命,若言怠棄三正,天用勦絶其命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隨命漢語 快速查詢。
“隨命”是一個具有雙重含義的漢語詞彙,其解釋需結合古代哲學概念與現代語境:
基本含義
源自漢代“三科運命說”,指人的壽命長短與德行好壞直接相關。行善積德則得福報,放縱惡行則招災禍。
理論背景
與“正命”“遭命”并列,構成三種命運類型:
文獻依據
《白虎通·壽命》記載:“隨命者,隨行為命”,強調人的主觀行為對命運的影響。
引申含義
指“順從命令、聽從安排”,強調無條件服從上級指示。
使用場景
多用于描述組織紀律、軍事命令等場景,例如:“他隨命而行,迅速執行了任務。”
“隨命”一詞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感應”的思想,既包含對道德行為的規訓,也衍生出服從指令的現代語義。如需進一步了解三命說的完整體系,可參考《白虎通》等古籍。
“隨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隨從聆聽命令,順從指揮。
“隨命”的部首是“辶”(辵),總共有11個筆畫。
“隨命”最早出現在中國古代文獻中,可以追溯到唐代,這個詞語通常用于形容士兵或屬下對領導的忠誠和順從。
簡體字“隨命”對應的繁體字為“隨命”。
古代漢字中,“隨命”以刀“刂”作為邊旁,以表達遵從和服從的意思。
1. 他是一個非常出色的士兵,總是能夠隨命完成任務。
2. 作為一名團隊成員,我們應該隨命領導的指揮,為團隊的目标而努力。
隨從、隨行、隨從左右。
順從、聽命、服從。
違抗、抗命、不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