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和衷共濟的意思、和衷共濟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和衷共濟的解釋

[work together with one heart (in times of difficulty)] 指同心協力克服困難

大家也真能和衷共濟的讨論救濟的方法。——《老舍文集·趙子曰》

詳細解釋

《書·臯陶谟》:“同寅協恭和衷哉。”《國語·魯語下》:“夫苦匏不材於人,共濟而已。”後以“和衷共濟”表示同心協力,克服困難。 明 陳子龍 《論召對内降疏》:“在陛下淵衷,以方諭大臣和衷共濟,恐憲臣戇直,奏對之際,復生異同。” 清 秋瑾 《精衛石》彈詞:“和衷共濟勿畏難,錦繡江山須整頓。” 老舍 《趙子曰》第二:“遇到國家、社會、學校發生重大事故的時候,大家也真能和衷共濟的讨論救濟的方法。”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和衷共濟”是一個漢語成語,詳細解釋如下:

一、釋義

“和衷”指同心,“共濟”指共同渡河,字面意為“大家一條心,共同渡過江河”,比喻同心協力克服困難。其核心是強調集體協作與團結,尤其在逆境中共同應對挑戰。


二、出處與典故

  1. 《尚書·臯陶谟》
    原文“同寅協恭和衷哉”,意為同僚之間恭敬協作、和睦同心。
  2. 《國語·魯語下》
    提到“苦匏不材于人,共濟而已”,用苦葫蘆綁身渡河的典故,引申為借助工具(或合作)克服困難。

三、結構與用法


四、例句與延伸

  1. 經典用例:
    郭沫若在《學生時代·創造十年》中寫道:“他談了和衷共濟的話。”
    老舍作品中也提到“大家和衷共濟讨論救濟方法”。
  2. 現代場景:
    國際關系、團隊合作等,如“不同文明應和衷共濟,推動人類進步”。

五、近義詞與反義詞


該成語既承載傳統文化中“協作”的智慧,也適用于現代社會強調的集體精神。需注意其與“同舟共濟”的細微差異:“和衷”更側重内心一緻,後者更強調外在環境下的共同行動。

網絡擴展解釋二

和衷共濟的意思

《和衷共濟》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在團結協作中共同完成任務,達到共同的目标。這個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們在面對困難或挑戰時,能夠相互合作、互相支持,從而共同克服困難,并取得成功。

拆分部首和筆畫

《和衷共濟》由三個漢字組成,分别是“和”、“衷”和“共濟”。其中,“和”字的部首是“口”,筆畫數為8;“衷”字的部首是“心”,筆畫數為10;“共”字的部首是“八”,筆畫數為6;“濟”字的部首是“氵”,筆畫數為10。

來源

《和衷共濟》這個成語最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這篇文章。孟子是中國古代哲學家孟轲的名諱,他的學說被稱為“孟子思想”。這篇文章中,孟子用“和衷共濟”來形容君臣之間應該互相合作、互相尊重,以共同達到國家持久穩定的目标。

繁體

《和衷共濟》的繁體字是「和眾共濟」,其中「眾」和「濟」的字形發生了變化,但整體的意思沒有改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字形和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根據曆史記載,「和」字在古代寫作「龢」或「禾」;「衷」字在古代寫作「衷」或「種」;「共」字在古代寫作「共」或「供」;「濟」字在古代寫作「濟」、「季」或「冀」。然而,字形的變化并不影響詞語的基本意義。

例句

1. 在這個項目中,我們需要和衷共濟,共同努力完成任務。 2. 團隊成員之間的和衷共濟是成功的關鍵。 3. 隻有通過和衷共濟的努力,我們才能戰勝困難,取得勝利。

組詞

1. 和睦共融 2. 衆志成城 3. 合作共赢 4. 團結一緻

近義詞

1. 合力同心 2. 共同努力 3. 共克時艱 4. 團結協作

反義詞

1. 千夫所指 2. 意見不合 3. 看破紛争 4. 獨斷專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