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詩癖的意思、詩癖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詩癖的解釋

對詩的癖好。《梁書·簡文帝紀》:“雅好題詩,其序雲:‘餘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 宋 邵雍 《答任開叔郎中昆仲相訪》詩:“從來有詩癖,使我遂成魔。”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六:“ 寶山 範秀才 起鳳 ,字 瘦生 ,有詩癖。”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詩癖”指對詩歌創作或鑒賞有強烈癡迷的習性,通常表現為長期沉迷于寫詩、讀詩或研究詩歌。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1. 核心定義
    源自漢語詞彙,由“詩”與“癖”組成,字面意為“對詩歌的癖好”,形容對詩歌的濃厚興趣與執着追求。這種癡迷不僅是愛好,更被視作表達情感、追求藝術美感的方式()。

  2. 曆史典故
    該詞最早見于《梁書·簡文帝紀》,記載南朝梁簡文帝蕭綱自稱“七歲有詩癖,長而不倦”,後成為形容文人雅士的典型标籤。宋代邵雍、清代袁枚等詩人也以此自況,如“從來有詩癖,使我遂成魔”()。

  3. 文化評價
    古代文獻中,“詩癖”常帶褒義,體現對文學的專注;但亦有反思,如唐代孟郊詩句“天疾難自醫,詩癖将何攻”,暗指過度沉迷可能妨礙現實生活()。

  4. 使用場景
    多用于文學評論或描述文人特質,如稱蕭綱、袁枚等曆史人物有“詩癖”。現代語境中,亦可形容詩歌愛好者的專一投入()。

  5. 相關概念
    與“詩魔”(白居易)、“詩囚”(孟郊)等詩人别稱類似,均屬通過特定詞彙概括創作風格或精神特質的文化現象(,需謹慎參考)。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人的“詩癖”實例,可查閱《梁書》《隨園詩話》等原始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詩癖》的意思

《詩癖》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對詩歌創作有着執着和狂熱的愛好或傾向。在這個詞中,「詩」指的是詩歌,「癖」意為特殊的傾向或習性。

拆分部首和筆畫

「詩癖」這個詞的部首拆分是「言」和「白」。其中,「言」是指示詞語與言語有關的部首,「白」是指示與白色相關的部首。它的筆畫數是14畫。

來源與繁體

「詩癖」這個詞來源于中國古代文化,它凝結了古代文人對詩歌創作的狂熱追求。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詩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詩癖」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詩痞」,意思是指對詩歌有癡迷的人。

例句

他一直以來都有着詩癖,每天都要用心靈的琴弦奏響一首首動人的詩。

組詞

與「詩癖」相關的組詞可以有「名詩」、「創作」、「詩歌鑒賞」等。

近義詞與反義詞

與「詩癖」近義的詞語有「詩癡」、「詩骨」等,它們都意味着對詩歌的癡迷和執着。而與之相反的詞語可以是「文學淡漠」、「對詩無感」等,它們表示對詩歌缺乏興趣或熱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