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蹈的意思、觸蹈的詳細解釋
觸蹈的解釋
觸犯踐踏。《三國志·魏志·牽招傳》:“值京都亂, 苗 隱 見害, 招 俱與 隱 門生 史路 等觸蹈鋒刃,共殯斂 隱 屍,送喪還歸。”
詞語分解
- 觸的解釋 觸 (觸) ù 抵、頂:抵觸。“羝羊觸藩,赢其角”。 碰,撞:觸礁。觸電。觸動。觸摸。觸發。觸犯。觸怒。 遇着:接觸。觸覺(?)。觸目驚心。觸角(僶 )。觸景生情。觸類旁通。 因某種刺激而引起感情變化
- 蹈的解釋 蹈 ǎ 踐踏,踩:蹈襲(走别人走過的老路,沿用前人舊例)。蹈節(信守節操)。蹈海(跳到海裡 * )。赴湯蹈火。循規蹈矩。 跳動:舞蹈。手舞足蹈。 筆畫數:; 部首:足;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觸蹈”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一、基本詞義
“觸蹈”由“觸”和“蹈”兩字組成:
- 觸:指觸犯、冒犯,如觸碰法律或道德底線;
- 蹈:指踐踏、踩踏,引申為逾越或破壞規範。
組合後意為“觸犯踐踏”,多用于描述故意違反法律、道德或社會規範的行為。
二、使用場景
該詞常用于批評違法亂紀或違背道義的行為,強調此類行為帶來的嚴重後果。例如:
- 警示他人遵守規則:“不可觸蹈法律紅線”;
- 曆史文獻中描述忠義之舉,如《三國志》記載牽招等人“觸蹈鋒刃”護送逝者歸鄉。
三、出處與典故
“觸蹈”最早見于《三國志·魏志·牽招傳》,記載了牽招與同伴冒生命危險護送逝者的事迹,突顯其忠勇精神。部分網頁提到《左傳》為出處,但權威來源(如漢典)未支持此說法,可能為誤引。
四、字義分解
- 觸:本義為接觸、碰撞,引申為觸動、觸犯(如“觸電”“觸發”);
- 蹈:本義為踩踏,如“赴湯蹈火”,也指遵循規則(如“循規蹈矩”)或跳動(如“手舞足蹈”)。
五、總結
“觸蹈”強調對法律或道德的破壞性行為,帶有警示意味。其用法偏書面化,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見于曆史文獻或成語引用。需注意與近義詞“觸犯”“踐踏”的細微差别:“觸蹈”更突出行為的主觀故意性和後果嚴重性。
網絡擴展解釋二
《觸蹈》這個詞是什麼意思?
觸蹈(chù dǎo)是一個漢字詞語,可以表示“踐踏”、“踩踏”的意思。
拆分部首和筆畫:
《觸蹈》的拆分部首是“手”和“足”,分别代表手和腳。它的總筆畫數為27畫。
來源:
《觸蹈》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
繁體:
《觸躂》是《觸蹈》的繁體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觸蹈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
例句:
1. 街上人群紛紛觸蹈,熱鬧非凡。
2. 籃球比賽中,運動員不斷觸蹈着球場上的地面。
組詞:
觸逾、觸及、蹈海、蹈火、蹈舞、蹈常、蹈接
近義詞:
踏碎、踐踏、踩踏
反義詞:
輕蹈、避開、繞行
希望上述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為您解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