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吐不茹的意思、不吐不茹的詳細解釋
不吐不茹的解釋
《詩·大雅·烝民》:“人亦有言,柔則茹之,剛則吐之。維 仲山甫 ,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彊禦。”後以“不吐不茹”形容人正直不阿,不欺軟怕硬。《舊唐書·李大亮傳論》:“及 高祖 臨朝,諫舞胡鳴玉,懷不吐不茹之節,存有始有卒之規,可謂危矣。” 明 張居正 《答宣大王巡撫言薊邊要務》:“其人達於事理,不吐不茹, 蕭 規 曹 隨,必獲同心之濟,故用 陳 公。”
詞語分解
- 不的解釋 不 ù 副詞。 用在動詞、形容詞和其它詞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詞或名詞性語素前面,構成形容詞: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謙)。不刊(無須修改,不可磨滅)。不學無術。不速之客。 單用
- 茹的解釋 茹 ú 吃,引申為忍受:茹素。茹葷。茹痛(忍痛)。含辛茹苦(原意吃苦辣的東西,引申為忍受辛苦)。茹古涵今(接受、包含古今的所有知識)。 臭,敗:“以茹魚去蠅,蠅愈至,不可禁”。 柔軟:“柔茹而寡斷。
網絡擴展解釋
“不吐不茹”是一個源自《詩經》的成語,形容人剛正不阿、不欺軟怕硬的品格。以下是詳細解釋:
1.出處與典故
出自《詩經·大雅·烝民》:“維仲山甫,柔亦不茹,剛亦不吐,不侮矜寡,不畏強禦。”
詩句贊頌周朝賢臣仲山甫的品格:既不欺壓弱者(“柔亦不茹”),也不畏懼強者(“剛亦不吐”),體現正直無私的處世态度。
2.字義解析
- 吐:本義為“從口出”,引申為“排斥、拒絕”。
- 茹:原指“喂食牲畜”,後引申為“吞食、接受”。
“不吐不茹”字面意為“不因柔軟而吞下,不因堅硬而吐出”,比喻不因對方強弱而改變原則。
3.核心含義
形容人正直剛毅,既不欺壓弱小(“不茹”),也不屈服于強權(“不吐”),始終保持公正立場。
4.用法與結構
- 語法:聯合式成語,可作謂語、定語。
- 近義詞:剛正不阿、不卑不亢。
- 反義詞:欺軟怕硬、阿谀奉承。
5.曆史用例
明代張居正曾用此語評價官員:“其人達於事理,不吐不茹,蕭規曹隨,必獲同心之濟。”
說明該成語常用于褒揚堅守原則、公正處事的人物。
總結來看,“不吐不茹”通過生動的比喻,強調了一種理想的人格特質,即無論面對何種境遇,均能保持獨立判斷和道德操守。
網絡擴展解釋二
不吐不茹這個詞源于古代漢字,意為言語中不吐露真情、不吐露事實。接下來,我将為你給出相關内容的簡短回答。
拆分部首和筆畫:不吐不茹這個詞共有8個筆畫,它的拆分部首分别為口和艹。
來源:不吐不茹這個詞出自中國古代的一句成語,用于形容人說話時欲言又止,不敢吐露真情實意的狀态。
繁體:不吐不茹這個詞在繁體漢字中的寫法是「不吐不茹」。
古時候漢字寫法: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稍有不同,但不吐不茹這個詞的基本形态保持一緻。
例句:他是那種不吐不茹的人,總是很守口如瓶。
組詞:你可以使用不吐不茹這個詞進行組詞,如不吐不茹之言、不吐不茹之态等。
近義詞:含義接近的詞彙包括閉口不言、守口如瓶等。
反義詞:與不吐不茹相對的詞彙包括坦白直率、直言不諱等。
希望以上回答能滿足你的要求!如果還有其他問題,歡迎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