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屋瓦和牆壁。《孟子·滕文公下》:“有人於此毀瓦畫墁,其志将以求食也。” 梁啟超 《變法通義·論不變法之害》:“今有巨廈,更歷千歲,瓦墁毀壞,榱棟崩折,非不枵然大也。”
“瓦墁”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解釋
由“瓦”(屋瓦)和“墁”(牆壁)組成,字面指屋瓦與牆壁的組合。
這一用法源自《孟子·滕文公下》中“毀瓦畫墁”的典故,描述破壞屋頂瓦片與牆面裝飾的行為。
引申含義
比喻建築物或事物的穩固性,如梁啟超在《變法通義》中以“瓦墁毀壞”暗喻傳統制度崩壞。後擴展為形容結構、組織或品質的堅固不可動搖。
需結合語境區分其本義與引申義,避免混淆。例如“瓦墁毀壞”在古文中可能實指建築破損,而現代使用更傾向象征意義。
瓦墁(wǎ mán)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在屋頂上鋪設的用瓦片覆蓋的部分。
瓦墁的部首是瓦(wǎ),總共由10個筆畫組成。
瓦墁一詞的來源并不明确,但據考證,其指代的屋頂覆蓋方式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在古代,人們就開始使用瓦片覆蓋屋頂以保護建築物免受風雨侵襲,所以瓦墁可能是在古代形成的詞彙。
瓦墁的繁體字為瓦墦。
古代漢字的寫法有些不同于現代,據研究,古代漢字的瓦墁可以寫作瓦鬘或瓦滿。
1. 這個房屋的瓦墁已經破損了,需要修複。
2. 家裡的瓦墁被大風刮掉一些瓦片。
1. 瓦屋:指用瓦片蓋起來的房屋。
2. 瓦片:指用來覆蓋屋頂的瓦塊。
屋頂、瓦頂。
無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