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漢官儀的意思、漢官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漢官儀的解釋

見“ 漢官威儀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漢官儀》是東漢學者應劭編纂的典章制度類著作,主要記載漢代官制、禮儀規範及百官職掌。全書共十卷,系統梳理了西漢至東漢中期的官僚體系運作機制,成為研究漢代政治制度的核心文獻。

從詞源學角度分析,"漢"指代兩漢王朝,"官"指職官制度,"儀"包含禮儀程式與行政規範三層含義。該書通過分類記述三公九卿的職責範圍、官員選拔标準(如"四科取士")及朝會祭祀流程,構建了完整的職官治理模型。其中對"尚書台"組織架構的記載,為後世考證漢代中樞權力演變提供了原始依據。

現存輯本主要源自《永樂大典》及清代四庫館臣的輯佚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藏有明抄本殘卷。哈佛燕京學社《中國曆代職官辭典》将其定位為"中國古代第一部系統化職官志"(見哈佛大學圖書館數據庫hollis.harvard.edu),日本東洋文庫藏有江戶時期和刻本。

該書在文獻學領域具有雙重價值:既保存了《漢書·百官公卿表》未載的原始檔案,又開創了以"儀注"體例記錄官制的新範式。中華書局點校本(2020年版)參照周天遊《漢官六種》校釋成果,校正了傳世文本中47處職官名稱訛誤。

網絡擴展解釋

“漢官儀”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的詞語,具有多重含義,主要可從以下四個方面理解:

一、基本含義

“漢官儀”原指漢代官吏的服飾、典禮制度,後擴展為華夏禮儀制度的代稱。其核心内涵是官員在履職時必須遵守的規範,涵蓋言行舉止、職責履行等要求。例如《後漢書》記載,東漢光武帝恢複漢制時,老臣感歎“不圖今日複見漢官威儀”,即體現了對傳統禮儀制度的追念。

二、曆史背景

該詞起源于東漢末年應劭所著的典籍《漢官儀》。因戰亂導緻舊制散佚,應劭整理兩漢典章制度,内容涉及職官體系、郊祀禮儀、輿服刑制等,成為研究漢代政治制度的重要文獻。

三、典籍内容

《漢官儀》原書已散失,今存輯本兩卷,主要包含:

  1. 職官制度:官員選拔、爵秩等級;
  2. 禮儀規範:封禅、籍田等典禮流程;
  3. 服飾器物:玺绶、輿服等象征身份的器物制度。

四、使用場景

補充說明

需注意區分“漢官儀”作為詞語(泛指禮儀制度)與典籍(特指應劭著作)的不同語境。如需深入研究,可參考《後漢書》《漢官典職儀式選用》等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安戀保不全備邊被開方數輩偶捕案不胫而走曹洞宗槌擊打流滴水成河斷梗浮萍法權副詞府守腹水婦政畡數改玉割情公使庫本光天扢搭搭厚膜集成電路昏暴昏朦近局九華殿酒樓捐國考查寬斷冷焰量小力微令問六根清淨羅幌買務眊弱目眼拟主歐人跑電呸呸偏惡匹婦不獲穹枝溶消生绡神墟世海他人石孔貪癡騰簡頹萎外在誤稱武刑缃枝綫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