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罄壤的意思、罄壤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罄壤的解釋

猶全境。 南朝 齊 謝超宗 《齊明堂樂歌·肅鹹樂》:“彜承孝典,恭事嚴聖;浹天奉賮,罄壤齊慶。”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罄壤”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因語境和文獻來源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1. 極盡數量或程度()
    由“罄”(用盡)和“壤”(土地)組成,字面意為“土地廣闊到無法計量”,引申為數量或程度極其豐富、達到極限。例如形容資源、財富、情感等極端充沛的狀态。

  2. 全境、整個地區()
    南朝文獻中多指“全部疆域”或“整個地區”,如謝超宗《齊明堂樂歌·肅鹹樂》中的“罄壤齊慶”,意為“全境共同慶賀”。


二、詞源與演變

  1. 最早起源
    出自《漢書·食貨志》“茂、洛,罄壤之國”,原指茂、洛兩國土地廣袤、物産豐饒,後逐漸泛化為對“極緻狀态”的形容()。

  2. 語義擴展
    南北朝時期,“罄壤”從具體的地理概念衍生出抽象含義,既可指物質資源的豐沛,也可用于情感或狀态的極端表達()。


三、使用場景


四、注意事項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書》《南齊書》等曆史文獻,或專業詞典(如漢典、查字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罄壤

《罄壤》是一個由四個字組成的成語,它的意思是極盡全力、竭盡所能,形容某種努力達到極限的狀态。

該詞的拆分部首是:“網”、“士”,它們分别代表着網格和土壤。而字形上看,該詞的第一個字“罄”由“罓”(網)和“夈”(行走)組成,第二個字“壤”由“土”和“襄”(傳達)組成。

“罄壤”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農業文化。在農耕社會中,土壤是農作物生長的基礎,而網格則為農民耕種提供了方便。因此,人們将極盡全力耕種土地的狀态比喻為“罄壤”。

在繁體字中,“罄壤”保持了相同的寫法。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會有一定的變化。據了解,在《康熙字典》中,該詞的拼音為“ching jan”,并且還有一個類似的變體寫作“穽壤”。

以下是一些使用“罄壤”的例句:

1. 他對工作真的是罄壤,每天都在持之以恒地努力。

2.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他付出了罄壤的努力。

關于“罄壤”的組詞,可以有:罄竭、罄盡、竭罄、竭盡等。

與“罄壤”近義詞可以有:全力以赴、鞠躬盡瘁。

與“罄壤”反義詞可以有:半途而廢、敷衍了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