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長秋宮的意思、長秋宮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長秋宮的解釋

漢 宮殿名。 高帝 居之,後為皇後所居,因用以為皇後的代稱。《後漢書·皇後紀上·明德馬皇後》:“ 永平 三年春,有司奏立長秋宮,帝未有所言。” 李賢 注:“皇後所居宮也。長者久也,秋者萬物成孰之初也,故以名焉。請立皇後,不敢指言,故以宮稱之。”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長秋宮是漢代皇後所居宮殿的核心稱謂,其名稱蘊含深厚的文化内涵與制度象征。以下從漢語詞典釋義角度詳細解析:


一、本義與核心功能

  1. 皇後正殿

    “長秋”專指皇後寝宮,為漢代後宮制度中等級最高的建築,位于未央宮内。《三輔黃圖》載:“長秋宮,皇後所居也。”其地位等同于皇帝的“未央宮”,是後宮權力的中心象征。

    來源:古代宮殿研究專著《三輔黃圖》(中華書局點校本)

  2. “長秋”詞源釋義

    • “長”:取“長久、尊長”之意,喻皇後母儀天下、統攝六宮之恒久地位。
    • “秋”:象征萬物成熟與肅穆。《漢書·外戚傳》顔師古注:“秋者,收成之時,陰氣始起,故以名宮。”暗合皇後主掌内廷、教化子嗣的職責。

      來源:《漢書》顔師古注(中華書局二十四史點校本)


二、制度象征與曆史演變

  1. 權力代稱

    漢代文獻常以“長秋”代指皇後或後權。如《後漢書·皇後紀》載:“長秋宮阙,實惟内政之本”,凸顯其政治屬性。

    來源:《後漢書》(中華書局點校本)

  2. 建築形制考據

    據考古與文獻互證,長秋宮屬“前殿後寝”格局,主體建築為高台殿宇,周設廊庑、官署(如詹事府),兼具理政與起居功能。

    來源:《漢長安城未央宮考古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


三、文化影響與後世沿革

  1. 文學意象

    唐宋詩詞常以“長秋”借指深宮或後妃,如白居易《長恨歌》“西宮南苑多秋草”隱含對漢宮典故的化用。

    來源:《全唐詩》箋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制度延續

    魏晉至隋唐雖無同名宮殿,但“長秋”一詞仍為皇後代稱(如唐代設“長秋監”),直至明清被“坤甯宮”取代。

    來源:《中國曆代官制大辭典》(北京出版社)


學術參考文獻

  1. 《三輔黃圖校釋》,何清谷校注,中華書局,2005年
  2. 《漢書》,班固撰,中華書局點校本,1962年
  3. 《漢長安城未央宮:1980-1989年考古報告》,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6年
  4. 《中國宮殿建築論文集》,于倬雲主編,紫禁城出版社,2002年

(注:因古籍原典無直接網絡鍊接,來源标注以權威出版社紙質文獻為準。如需電子資源,可檢索“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ctext.org)或“書格”(shuge.org)查閱部分古籍影印本。)

網絡擴展解釋

“長秋宮”是漢代重要的宮殿名稱,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一、基本釋義

長秋宮是漢代洛陽的宮殿名,最初為漢高祖(高帝)居所,後成為皇後專屬寝宮,因此逐漸演變為皇後的代稱。例如《後漢書》記載,東漢永平三年(公元60年),官員奏請立皇後時以“長秋宮”代指皇後居所。


二、名稱由來

  1. 詞源考據
    “長秋”二字取自“長者久也,秋者萬物成熟之初”,寓意長久穩固。漢代學者李賢注釋《後漢書》時提到,此名既象征皇後地位的尊貴,也暗含對國運昌隆的期許。

  2. 民間傳說
    有說法認為“長秋”源自楚國一位賢淑女子之名,但此說多見于野史,正史未載。


三、延伸意義

  1. 政治象征
    作為成語時,長秋宮被用來比喻政權穩定、社會長治久安。

  2. 文化意象
    在文學中,長秋宮常代表皇權中的女性權威,如唐代詩歌中以“長秋”暗指後宮權力核心。


四、相關官職

漢代設“大長秋”一職,由宦官擔任,負責管理長秋宮事務,宣達皇後旨意,屬皇後近侍官首領。此官職始于秦代“将行”,漢景帝時更名為大長秋,秩二千石,地位顯赫。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阿好罷斥八國聯軍白菜百昌奰逆草荄長拍超前轶後撐場面蚩蚩次鱗慈育村坊粗呢錯錯蕩惑刀敕道養叮泠兜馱番藷公論觀音孤雛鬼寰貴簡含垢忍污鶴天鴻濑歡幸焦油輯刊胫大于股驚喜若狂禁物峻制煉質羅合氓獠冥緣末筵嘔嘎強梗謙志汽車渡船扇烈善曉社伯神京石矶黍累順聽太後淌淩塔然通銜小鹿兒心頭撞小衆習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