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聽從。《漢書·陳湯傳》:“丞相禦史請廢 昌陵 邑中室,奏未下,人以問 湯 :‘第宅不徹,得毋復發徙?’ 湯 曰:‘縣官且順聽羣臣言,猶且復發徙之也。’” 宋 張載 《正蒙·大易》:“坤先迷不知所從,故失道;後能順聽,則得其常矣。” 宋 葉適 《華文閣待制知廬州錢公墓志銘》:“賊雖蟻聚,而棄信殘酷,驅脅遠來,下莫順聽,此内潰之勢也。”
(2).謂聽得進。《豆棚閑話·範少伯水葬西施》:“若遇着投機,隨你説千説萬,都是耳朵順聽,心上喜歡。”
“順聽”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聽從
指接受他人意見或命令,強調順從的态度。例如《漢書·陳湯傳》中記載:“縣官且順聽羣臣言”,意為當權者應聽從群臣的建議。宋代張載在《正蒙·大易》中也提到“後能順聽,則得其常矣”,進一步說明“順聽”與遵循規律相關。
聽得進
指對他人言論的接納和理解。如《豆棚閑話》中描述:“若遇着投機,隨你説千説萬,都是耳朵順聽,心上喜歡”,強調傾聽時的專注與認同。
“順聽”既包含行為上的服從,也涉及心理層面的接納,常見于描述君臣關系、人際交往或哲理探讨。其核心在于“順應”與“理解”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進一步分析。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曆史出處,可參考漢典及《漢書》相關章節。
順聽是一個詞語,指的是聽從、順從别人的意願或指示去做某事。
順聽的部首為頁(也)并且共有12個筆畫
《順聽》這個詞來源于漢語,是由“順”和“聽”兩個字組成的短語。
《順聽》的繁體字為「順聽」。
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在有所不同。順聽的古漢字寫法為「順聽」。
1. 我們應該順聽父母的話,做一個懂事的孩子。
2. 他總是順聽上司的安排,是個很聽話的員工。
3. 她始終順聽老師的建議,并不斷努力提高自己。
- 順從
- 聽從
- 從事
- 依從
- 遵從
- 聽命
- 服從
- 跟隨
- 合作
- 合拍
- 違抗
- 不從
- 反抗
- 不合作
- 不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