氓獠的意思、氓獠的詳細解釋
氓獠的解釋
亦作“ 氓撩 ”。古時稱我國南方少數民族人民。 唐 韓愈 《祭河南張員外文》:“明條謹獄,氓獠戶歌。” 唐 韓愈 《房公墓碣銘》:“功緒卓殊,氓獠循業。” 宋 蘇轼 《将至廣州用過韻寄邁迨二子》:“莫學 柳儀曹 ,詩書教氓撩。”撩,一本作“ 獠 ”。
詞語分解
- 氓的解釋 氓 é 古代稱民(特指外來的):氓隸(充當隸役的平民)。群氓。 氓 á 〔流氓〕見“ 筆畫數:; 部首:氏; 筆順編號:流”。 筆畫數:; 部首:氏; 筆順編號:
- 獠的解釋 獠 á 面貌兇惡:獠面。獠牙(露在嘴外面的長牙)。 夜間打獵:“于是乃相與獠于蕙圃”。 筆畫數:; 部首:犭; 筆順編號:
專業解析
"氓獠"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具有特定的曆史和文化内涵,主要用于指代古代南方地區的少數民族或邊遠地區的民衆,常帶有一定的貶義色彩。以下從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字義解析
- 氓 (méng):
- 本義指流亡之民或草野之民。《說文解字》釋為“民也”,段玉裁注:“自他歸往之民則謂之氓,故字從民亡。”引申指普通百姓、民衆。
- 在“氓獠”一詞中,“氓”取其“民”的含義,指代人群。
- 來源參考:《說文解字注》 (權威字書)
- 獠 (liáo / lǎo):
- 本義指夜間打獵。《說文解字》新附字:“獠,獵也。”後引申為對古代中國西南地區某些少數民族的稱呼,帶有貶義(如“獠人”)。
- 在“氓獠”一詞中,“獠”即指代南方少數民族。
- 來源參考:《說文解字》
二、詞彙釋義
- 氓獠 (máng liáo / méng liáo):
- 基本含義: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或邊遠地區未開化民衆的蔑稱、泛稱。含有輕視、鄙夷的意味。
- 文化背景:該詞反映了古代中原王朝對南方少數民族的認知偏見和“華夷之辨”的觀念,将南方民族視為文化落後、未受教化的群體。
- 文獻例證:唐代劉禹錫在《連州臘日觀莫徭獵西山》詩中寫道:“籬落隔煙火,氓獠如雅馴。”此處的“氓獠”即指連州(今廣東連縣)當地的少數民族(莫徭),詩句雖隱含貶義,但也描繪了其相對平狀态。(劉禹錫詩集,反映唐代民族觀)
- 演變與消亡:隨着曆史發展,民族平等觀念的增強和語言的規範化,此類帶有歧視性的稱謂在現代漢語中已不再使用,成為曆史詞彙。
三、現代認知
在現代漢語研究和曆史文獻解讀中,“氓獠”被視為一個具有特定時代烙印的詞彙。它不僅是語言學研究的對象,也是研究古代民族關系、地域文化沖突與融合的重要史料詞彙。理解其含義需置于特定的曆史語境中,并認識到其蘊含的歧視性色彩已不符合當代價值觀。
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 (權威大型語文詞典,收錄古語詞釋義)
- 王力《古代漢語》 (經典教材,涉及古語詞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
“氓獠”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曆史文獻中存在不同解釋。以下為詳細分析:
一、基本釋義
-
發音與結構
拼音為méng liáo(部分文獻注音為 máng liáo,如),由“氓”(左右結構)和“獠”(左右結構)組成。
-
古代含義
原指中國古代對南方少數民族的稱呼,帶有地域文化差異的标籤。例如:
- 唐代韓愈在《祭河南張員外文》中提到:“明條謹獄,氓獠戶歌。”
- 宋代蘇轼詩作中亦有用例:“莫學柳儀曹,詩書教氓撩。”(“撩”通“獠”)
-
引申含義
部分現代詞典(如)将其解釋為“行為粗野、無法無天的人”,可能是從古代對少數民族的貶義描述演變而來。
二、争議與辨析
-
詞義分歧
- 權威來源差異:查字典與漢典對詞義側重點不同,前者強調行為特征,後者側重曆史族群指代。
- 文獻依據:古代文獻中“氓獠”多用于描述特定族群,而現代引申義可能受語境變遷影響。
-
字形與通假
部分文獻中“獠”寫作“撩”(如蘇轼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三、使用建議
- 學術研究:優先參考古代文獻中的原義,注意結合曆史語境。
- 現代語境:若用于形容粗野行為,需謹慎避免對少數民族的刻闆印象。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漢語大詞典》或唐代詩文注解(來源見、3、8、9)。
别人正在浏覽...
不自意猜恨顫兢兢蟾蠩抄擊趁風轉帆車肆尺鯉持勝傳訛打暖得尺得寸電燭訂制短欠芳叢鳳皇于飛甘之如荠告聘公台候脈黃線繖花遮柳隱昏定晨省降宣嘉谕階曆驚心裂膽靜養錦質救援科學社會主義空室清野饋飧勑戒兩梁冠兩岐歌柳陰仔盧矢鬘陀抹月批風聘賢愆咎骐駵頃然棄親詩颠疏戶束聯松竹梅天方教挽須玩意兒玩治惟利是命無室娴淑虓暴霞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