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向下流的水勢。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沔水》:“泉湧山頂,望之交橫,似若瀑布,頽波激石,散若雨灑,勢同厭源風雨之池。” 明 徐階 《送司封仲芎楊子赴留都》詩:“頽波無停留,靈耀亦西馳。”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話》卷下:“餘不識 許中丞 ,即此一事,真頽波中砥柱也。”
(2).比喻衰頹的世風或事物衰落的趨勢。 唐 李白 《上留田》詩:“高風緬邈,頽波激清。” 宋 陳亮 《<高士傳>序》:“惟其屹然立於頽波靡俗之中,可以為高矣。” 高旭 《自題<未濟廬詩集>》詩:“豈真詞筆挽頽波?俠骨行看漸折磨。”
“頹波”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頹波”兼具自然與人文雙重意象,既描述水流動态,又深刻反映社會變遷中的衰敗現象。其用法在曆代文獻中一脈相承,成為中文裡批判性表達的重要詞彙。
頹波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指力量衰退,意氣消沉或事物走向滅亡的狀态。
頹波的部首是風(風),表示與風相關的意思。其總筆畫數為14。
頹波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莊子·逍遙遊》一文中:“凡缺陷必間其所加者,此謂頹波。”其中的頹波用來形容一物衰落不振的狀态。
頹波的繁體字為頹波。
在古代,頹波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頹波可以寫作頹波,以及有時候将頹寫作萎。
1. 他的業績逐漸下滑,顯現出頹波的迹象。
2. 這個國家經濟的頹波狀态已經持續了好幾年。
頹波可以與其他詞語組合形成新的表示類似意思的複合詞,如頹波狀态、頹波局勢等。
頹波的近義詞包括:衰落、頹敗、低迷等。
頹波的反義詞可以是:興盛、繁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