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名。相傳此草葉中有蟲化蚊,故稱。
蚊母草是一種具有獨特生态特征和藥用價值的植物,以下為詳細解釋:
學名與科屬
蚊母草(Veronica peregrina)屬于玄參科婆婆納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通常為10-25厘米,莖直立且基部分枝,葉片下部呈倒披針形,上部葉長矩圓形,全緣或有細鋸齒()。
花果特征
春季開白色或淺藍色小花,蒴果扁圓形,常因蟲瘿寄生而膨大,形成桃形蟲瘿()。
蚊母草得名于其葉片或果實中寄生的昆蟲幼蟲。蟲瘿内的小蟲化蚊後飛出,故民間稱其為“蚊母草”()。
藥用部位與采收
需在初夏蟲瘿膨大但未成蟲時(小滿至芒種)采收帶蟲瘿的全草,立即曬幹或烘幹()。
功效與應用
性溫味苦,具有活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跌打損傷、吐血、便血、咽喉腫痛及婦科疾病()。
主要分布于中國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多生于濕潤環境如菜地、溝渠旁()。
提示:如需完整分類學信息或更多藥用方劑,可參考搜狗百科(來源5、6)及植物研究資料(來源7、8)。
《蚊母草》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一種草本植物,又稱為蚊子草、蚊母藤等。它的藥性廣泛應用于中藥領域,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等功效。
《蚊母草》這個詞可以拆分成三個部首和十一個筆畫。其中,“蟲”為部首,代表昆蟲類;“艹”為部首,代表植物類;“草”為部首,代表植物草本類。整個字共有十一個筆畫。
《蚊母草》一詞的來源較難考證,但據說早在《紅樓夢》一書中就有出現過這個詞語。《蚊母草》的繁體寫法為「蚊母草」。
在古時候,漢字《蚊母草》的寫法與現在大緻相同,隻是有些偏旁部首的寫法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蚊母草》的部首「蟲」寫作「虍」,部首「艹」寫作「艸」,整個字形更加簡練而古樸。
1. 這片地裡野長了一些蚊母草,能給你的肺病帶來一些緩解。
2. 這裡的蚊母草品質上等,成熟後可以用于藥用。
3. 蚊母草的藥性非常溫和,對身體沒有副作用。
組詞有:蚊母草葉、蚊母草泡茶、蚊母草粉等。
近義詞有:蚊子草、蚊母藤、馬齒苋等。
反義詞暫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