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蚊母草的意思、蚊母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蚊母草的解釋

草名。相傳此草葉中有蟲化蚊,故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蚊母草是玄參科婆娑納屬一年生草本植物,學名為Veronica peregrina L.。其莖直立,多分枝,葉片下部對生、上部互生,邊緣具疏鋸齒。該植物在4-5月開花,花冠白色或淺藍色,果實為扁圓形蒴果,成熟後常因寄生小蟲形成膨大蟲瘿,民間稱其為“仙桃草”或“接骨仙桃”。

名稱中的“蚊母”源于其生态特征:植株在生長過程中易吸引蚊蟲産卵,幼蟲寄生在果實内形成蟲瘿。這種現象在《植物名實圖考》中記載為“蚊母草實中蠹,化蚊而去”,古人誤認為果實能“生蚊”,故得名。

蚊母草具有藥用價值,《中華本草》記載其全草可入藥,味微苦、性平,具有活血止血、消腫止痛功效,常用于治療跌打損傷、咳血等症狀。現代研究表明,其蟲瘿部位含黃酮類化合物和酚酸類成分,具有抗炎活性。

網絡擴展解釋

蚊母草是一種具有獨特生态特征和藥用價值的植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植物學特征

  1. 學名與科屬
    蚊母草(Veronica peregrina)屬于玄參科婆婆納屬(),為一年生草本植物。株高通常為10-25厘米,莖直立且基部分枝,葉片下部呈倒披針形,上部葉長矩圓形,全緣或有細鋸齒()。

  2. 花果特征
    春季開白色或淺藍色小花,蒴果扁圓形,常因蟲瘿寄生而膨大,形成桃形蟲瘿()。

二、名稱由來

蚊母草得名于其葉片或果實中寄生的昆蟲幼蟲。蟲瘿内的小蟲化蚊後飛出,故民間稱其為“蚊母草”()。

三、藥用價值

  1. 藥用部位與采收
    需在初夏蟲瘿膨大但未成蟲時(小滿至芒種)采收帶蟲瘿的全草,立即曬幹或烘幹()。

  2. 功效與應用
    性溫味苦,具有活血止血、消腫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療跌打損傷、吐血、便血、咽喉腫痛及婦科疾病()。

四、分布與生境

主要分布于中國江蘇、浙江、安徽等地,多生于濕潤環境如菜地、溝渠旁()。


提示:如需完整分類學信息或更多藥用方劑,可參考搜狗百科(來源5、6)及植物研究資料(來源7、8)。

别人正在浏覽...

白英暴殒輕生爆仗繃巴吊拷别紀憋屈秉文兼武不越雷池一步層累春骝丹聰刁乖地震計豆糜獨生女翻唇弄舌鳳樓琪樹諷切感戴二天公聽并觀谷風國憲豪詄會垓糊口見底見如今解典庫金文進俎急要決坼局家來思隆物眠羊民庸蹑追頗激耆龜清遠齊契齊驅畎疆日軏散摅森羅殿贍辨上材少爺失歡史論受奬素手傥恍挑弄推船勿齒鹹腓謝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