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就糧的意思、就糧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就糧的解釋

移兵到糧多的地區,取得給養。《後漢書·鄧禹傳》:“吾且休兵北道,就糧養土,以觀其弊。” 唐 杜甫 《新安吏》詩:“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就糧東去,安營歇馬。” 宋 初屯兵州郡亦稱就糧。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就糧是古代軍事術語,指軍隊為獲取糧草補給而移駐至糧産豐裕或儲備充足的地區。該詞由“就”(靠近、趨赴)與“糧”(軍需糧食)複合而成,強調軍隊主動向糧源靠攏以解決後勤供給的行動策略。

一、核心釋義

據《漢語大詞典》解釋,“就糧”指“軍隊為取得給養而移駐糧多之地”。其核心含義包含兩點:

  1. 目的性:以解決軍糧短缺為直接目标;
  2. 機動性:通過軍隊轉移實現補給,而非單純依賴運輸。

二、字源與構詞解析

三、曆史語境與運用

該詞多見于史書及兵法典籍,如: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程昱守鄄城,兵僅七百,曹操欲益兵,昱曰:‘袁紹擁十萬衆,自以所向無前,今見昱兵少,必輕,不若益之。’操從之,紹果不攻。就糧東平,遂得自固。”

此例反映軍隊通過移駐産糧區(東平)實現自給自足的戰略選擇。

四、相關軍事策略

“就糧”與“因糧于敵”(《孫子兵法·作戰篇》)一脈相承,均屬古代降低後勤壓力的典型手段。明代《武備志》進一步區分:“屯田為久計,就糧為權宜”,說明其作為臨時性補給方案的性質。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1997年)第2卷,第1056頁
  2. 《三國志》(中華書局點校本,1959年)卷一·武帝紀
  3. 《中國軍事通史·明代軍事卷》(軍事科學出版社,1998年)第8章第4節

網絡擴展解釋

“就糧”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其核心含義為軍隊轉移到糧草充足的地區以獲取補給。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就糧”由“就”(靠近、移向)和“糧”(糧食)組成,指軍隊為保障後勤供應,主動遷移到糧食儲備豐富的地區駐紮。這一做法在古代戰争中常見,尤其在糧草短缺時,通過轉移駐地維持軍隊戰鬥力。


二、曆史用例

  1. 《後漢書·鄧禹傳》
    記載東漢将領鄧禹的策略:“吾且休兵北道,就糧養土,以觀其弊”,即通過北移駐軍獲取糧草,同時休整士兵。
  2. 杜甫《新安吏》
    詩句“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描述了軍隊為就近取糧而駐紮舊營地的情況。
  3. 宋代屯兵制度
    宋初将部分軍隊屯駐于糧産豐沛的州郡,亦稱“就糧”,兼具補給與防禦功能。

三、延伸含義

除軍事用途外,“糧”在古代也指代田賦或出行攜帶的幹糧(如、7、8所述),但“就糧”一詞專用于軍隊補給場景,未擴展至其他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糧”的單獨釋義(如谷物、稅賦等),可參考漢典、辭海等權威辭書。

别人正在浏覽...

阿對泉刨冰薄栌杯池背影兒髟髟禅師窟承候酬待醇醇實實吊審邸舍杜門二陽繁聚蜚襳封建餘孽撫景傷情浮朽詭形奇制灏漫皇陂黃膏胡騰舞胡塗棘繭棘竹句龍攬跋鈴齋留精鹵子馬價面折廷诤陌生木堤鳥獸行盤川碰巧骈詞蚍蜉撼樹帡幪錢裡蚑蠕驅迫人鏡任憑騷策適景使巧史帙邃炁田稻天福蜩蟧橐載無蔕舞文玩法唏哩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