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兵到糧多的地區,取得給養。《後漢書·鄧禹傳》:“吾且休兵北道,就糧養土,以觀其弊。” 唐 杜甫 《新安吏》詩:“就糧近故壘,練卒依舊京。” 清 孔尚任 《桃花扇·撫兵》:“就糧東去,安營歇馬。” 宋 初屯兵州郡亦稱就糧。
“就糧”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其核心含義為軍隊轉移到糧草充足的地區以獲取補給。具體解釋如下:
“就糧”由“就”(靠近、移向)和“糧”(糧食)組成,指軍隊為保障後勤供應,主動遷移到糧食儲備豐富的地區駐紮。這一做法在古代戰争中常見,尤其在糧草短缺時,通過轉移駐地維持軍隊戰鬥力。
除軍事用途外,“糧”在古代也指代田賦或出行攜帶的幹糧(如、7、8所述),但“就糧”一詞專用于軍隊補給場景,未擴展至其他領域。
如需進一步了解“糧”的單獨釋義(如谷物、稅賦等),可參考漢典、辭海等權威辭書。
就糧(jiù liáng)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就”和“糧”兩個字組成。其中,“就”的拆分部首是“尢”,筆畫數為2;“糧”的拆分部首是“米”,筆畫數為10。
段落2(h2标籤):就糧的來源和繁體寫法就糧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是指就餐時分配的糧食。在繁體字中,就糧的寫法為「就糧」。
段落3(h2标籤):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就糧的漢字寫法與現在基本相同,隻是字形略有差異。具體寫法可參考古代文獻和字書。
段落4(h2标籤):就糧的例句1. 飯館裡,服務員給每位顧客發了一份就糧。
2. 學校食堂每天提供就糧給師生們。
段落5(h2标籤):就糧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組詞:就餐、糧食、糧食安全
近義詞:食物、飲食、口糧
反義詞:空腹、饑餓、斷糧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