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 兩頭白麵 ”。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三折:“不似你這個兩頭白面搬脣遞舌的歹弟子孩兒。”《金6*瓶6*梅詞話》第八六回:“ 金蓮 ,你休呆裡撒奸,兩頭白面。説長并道短,我手裡使不的你巧語花言。”
對兩頭都掩飾、隱瞞。形容作事情表裡不一,兩面糊弄,兩頭讨好。白面,面粉,比喻胡塗或被人蒙蔽。 元 康進之 《李逵負荊》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麵搬興廢,轉背言詞説是非。”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兩頭白面漢語 快速查詢。
“兩頭白面”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liǎng tóu bái miàn,其核心含義是形容人表裡不一、對雙方都隱瞞或讨好,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以下是詳細解釋:
字面與比喻
“白面”原指面粉,比喻糊塗或被蒙騙。成語整體指對兩方都掩飾真相、隱瞞實情,表面敷衍讨好,實際表裡不一。
行為特征
形容人做事兩面糊弄、左右逢源,常通過言語或行動在矛盾雙方之間“騎牆”,以維護自身利益。
曆史來源
出自元代康進之的雜劇《李逵負荊》第二折:“則為你兩頭白面搬興廢,轉背言詞說是非。”
後也見于《金瓶梅詞話》等古典文學作品,形容搬弄是非的行為。
語法結構
偏正式成語,多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人的行為性質。
近義詞
“兩面三刀”“見風使舵”“八面玲珑”等,均指處事圓滑、缺乏原則。
適用場景
常用于批評人際關系中缺乏誠信、立場搖擺的行為。例如:“他這般兩頭白面,終會失去所有人的信任。”
情感色彩
該成語含明顯貶義,使用時需注意語境,避免誤用為中性或褒義表達。
現代延伸
在職場或社交場合中,類似行為可能被視為缺乏擔當或投機取巧。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獻引用,可查看相關古籍或權威詞典(如漢典)。
《兩頭白面》這個詞源于漢語,是一個成語,意思是一個人兩面都是白的,形容一個人兩面派、虛僞、不真實。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兩頭白面》這個詞的第一個字是“兩”,它的部首是“一”,拆分成2個筆畫;
第二個字是“頭”,它的部首是“⺮”,拆分成5個筆畫;
第三個字是“白”,它的部首是“日”,拆分成5個筆畫;
最後一個字是“面”,它的部首是“面”,拆分成9個筆畫。
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民間故事和傳說。在古代,人們普遍認為白色純潔無暇,象征着善良和真實。所以,一個人臉上兩側都是白的,被視為表現出一種虛僞和欺騙的行為。
在繁體字中,這個成語是“兩頭白面”,拆分部首和筆畫與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這個成語的表示形式可能會有所不同。然而,具體的古代寫法需要進一步的考證和研究。
以下是一個例句:
這個人看似和藹可親,但他實際上是個兩頭白面的人。
其他與《兩頭白面》相關的詞彙有:
組詞:兩面派、虛僞、欺騙、真實
近義詞:僞善、見風使舵
反義詞:真實、坦誠、真誠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