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鼓退的意思、鼓退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鼓退的解釋

謂擊鼓退軍。《周禮·夏官·大司馬》:“乃鼓退,鳴鐃且卻,及表乃止,坐作如初。” 孫诒讓 正義引 江永 曰:“鼓退鳴鐃,疑鼓退音節與鼓進不同。蓋鐃聲不能及遠,欲退軍,必将帥擊退鼓,而後卒長皆鳴鐃,否則卒長不能自主退。”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鼓退”是一個古代軍事術語,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鼓退指古代戰争中通過擊鼓作為信號指揮軍隊撤退的行為。與現代“鳴金收兵”類似,但以鼓聲為主導,配合铙(一種樂器)聲完成撤退指令。


二、出處與背景

  1. 《周禮》記載
    《周禮·夏官·大司馬》中提到:“乃鼓退,鳴鐃且卻,及表乃止,坐作如初。”說明擊鼓撤退是周代軍事制度中的标準化流程。

  2. 操作細節
    清代學者孫诒讓在《周禮正義》中引用江永的觀點,強調鼓聲是主信號,铙聲輔助。因铙聲傳播範圍有限,需先由統帥擊鼓下達撤退命令,隨後各級軍官鳴铙執行,确保全軍協同。


三、流程說明

  1. 信號層級
    統帥擊鼓(主信號)→ 軍官鳴铙(輔助信號)→ 士兵有序撤退至指定位置(“及表乃止”)。

  2. 與“鼓進”對比
    鼓聲節奏和用途因進退而異,撤退時鼓聲需與铙聲配合,防止士兵擅自行動。


四、現代延伸

該詞現已罕用,多見于古籍或曆史研究。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周禮》及清代考據學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鼓退的意思

鼓退是一個成語,表示充分發揮自己的能力,勇敢地迎難而上,不被困難、挫折所擊垮。

拆分部首和筆畫

鼓退由“音”和“去”兩個部首組成,總共13畫。

來源

鼓退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戰國策·秦策四》中的記載。故事發生在戰國末期,秦國将領白起在攻打趙國的過程中,因将士士氣低落,白起決定親自為士兵擂鼓,以鼓舞士氣。他用自己堅定的決心和勇氣,鼓起士兵的鬥志,最終取得了戰争的勝利。因此,“鼓退”成為了當時形容勇敢精神和鼓舞士氣的成語。

繁體

繁體單詞: 鼓退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鼓退的漢字寫作「鼓逴」。

例句

他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地鼓退,最終取得了***************。

組詞

勇鼓、壯退、奮進

近義詞

百折不撓、堅韌不拔、奮勇向前

反義詞

氣餒、退縮、膽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