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僞君子的意思、僞君子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僞君子的解釋

宋理宗 時, 史彌遠 黨當政,排斥理學家 真德秀 、 魏了翁 。其黨人 梁成大 贻書所親,稱“ 真德秀 乃真小人, 魏了翁 乃僞君子”。事見《宋季三朝政要·理宗一》。後即以稱假冒為善、欺世盜名的人。 明 楊慎 《丹鉛總錄·史籍類·王安石》:“蓋真小人其名不美,其肆惡有限;僞君子則既竊美名,而其流惡無窮矣。” 曹禺 《雷雨》第二幕:“你父親是第一個僞君子。他從前就引誘過一個下等人的姑娘。”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僞君子"是由"僞"與"君子"構成的複合詞,指表面具備高尚品德而實際行為虛僞的人。《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第7版)将其定義為"假裝正派,實際上卑鄙無恥的人",強調其表裡不一的欺騙性特征。詞源可追溯至《宋史·餘玠傳》中"為政嚴而僞"的記載,後經明清話本小說廣泛使用定型。

從構詞法分析,"僞"在《說文解字》中被釋作"詐也",含故意作假的語義色彩;"君子"本指德才兼備者,二者結合形成強烈反諷效果。《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2009)特别指出該詞多用于道德批判語境,常與"真小人"構成對比概念。

典型用法包括作主語(如"僞君子終将暴露")或賓語(如"識破僞君子"),多搭配"揭露""僞裝"等動詞使用。明代李贽《焚書》中"僞學者不如真盜賊"的論述,以及《紅樓夢》賈政"假禮假體面"的形象塑造,均為該詞的經典文學例證。近義詞"兩面派""道貌岸然"側重行為表現,反義詞"真君子""坦蕩之士"則強調品德真實性。

網絡擴展解釋

“僞君子”一詞由“僞”和“君子”組合而成,需從兩部分解析其含義:

  1. “君子”的演變

    • 古義:原指地位崇高的統治者或貴族男子(如、),《易經》中亦強調其治國發令的角色()。
    • 今義:演變為道德層面的理想人格,指品行高尚、賢德之人,如孔子提倡的“胸懷天下”“讷于言而敏于行”(、、)。
  2. “僞”的含義
    意為虛假、僞裝,與“真”相對,暗含表裡不一的行為特質。

  3. “僞君子”的定義
    指表面遵循君子道德規範,實則心懷私利、言行不一之人。這類人常以高尚形象示人,但實際行為與内在品質相悖,如提到“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揭露其虛僞本質。

特點:

示例:
《論語》中強調“人不知而不愠”的真君子境界,而僞君子往往急于标榜自身德行,卻無法踐行(、)。

别人正在浏覽...

晻忽敗國亡家百累冰蛆財旺官生殘雁岑峭牚拒赤夏出岔子滁州西澗祠祝鄧禹東徙杜秋梵侶高說古典文學軌道衡寒耕暑耘豪戚劾案歡頭畫題慧聖會址胡食匠筆間作蛟鼋嘉肴吉皇金船幾研君子風舉止開發利用克奔羅禁夢華妙喜配神親指渠帥染濫人輪子柔而不犯入玄上江上行首少皞深文附會絁繻庶舊死緩銅頭鐵額相酬象筵枭景習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