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沉默清靜。 三國 魏 嵇康 《太師箴》:“默靜無文,大樸未虧。”《南史·裴松之傳》:“ 子野 在禁省十餘年,默靜自守,未嘗有所請謁。”
“默靜”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指保持外在的安靜狀态或内心的平和,包含“沉默不語”和“心境清靜”兩層含義。
詞源構成
行為與心境的雙重性
與單純表示“不說話”的“沉默”不同,“默靜”更側重内外統一的安甯狀态,常見于書面語或古典文獻。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查字典等來源。
《默靜》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默和靜。
默:從黑的左邊的點開始,由“吅”、“言”和“黑”組成,總計8個筆畫。
靜:從青的左邊開始,由“匚”、“斤”和“青”組成,總計8個筆畫。
《默靜》詞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它是由“默”和“靜”兩個字形合并而成的,含有思考安靜的含義。在繁體字中,該詞語的寫法保持不變。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默”字的舊寫法是“黙”字,它隻有6個筆畫,在字形上略有不同。而“靜”字的舊寫法是“靚”字,總計11個筆畫。
1. 他注視着遠方,默靜無言。
2. 在大自然的懷抱中,我感到了内心的默靜。
1. 默默:心中在默默嘀咕着什麼。
2. 靜靜:屋子裡靜靜地沒有一點聲音。
1. 寂靜:這裡非常寂靜,沒有任何聲音。
2. 靜谧:夜晚的湖面上十分的靜谧。
1. 喧嚣:市中心的喧嚣給人帶來壓力。
2. 響亮:他的聲音響亮地傳遍了整個教室。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