絡絲的意思、絡絲的詳細解釋
絡絲的解釋
(1).一绺絲。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四》:“坑水潰而為瀑,懸崖三6*級下,深可十五六丈,但水細如絡絲,不如疋練也。”
(2).纏絲。《元典章新集·刑部·偷盜》:“ 馬元五 係賊人 李晉之 受僱絡絲。”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青衣女鬼》:“一日,復於墻頭窺伺,見婦方絡絲檐下。” 潘漠華 《鄉心》:“我們才出門外幾十步路,他就向着一家絡絲的人家走去。”
詞語分解
- 絡的解釋 絡 (絡) ò 像網子那樣的東西:絡頭。經絡。脈絡。網絡。橘絡。 用網狀物兜住,籠罩:籠絡。 纏繞:絡紗。絡絲。絡線。 相連續,前後相接:絡穴(針灸穴位分類名)。絡續。絡繹。聯絡。 . 絡 (絡) à 義同(一)①,用于一些口語詞。 . 筆畫數:; 部首:纟; 筆順編號:
- 絲的解釋 絲 (絲) ī 蠶吐出的像線的東西,是織綢緞等的原料:蠶絲。絲綢。缂(?)絲(中國特有的一種絲織的手工藝品。亦作“刻絲”)。 像絲的東西:鐵絲。菌絲。肉絲。遊絲。 細微,極小:一絲不苟。 綿長的思緒或感情:情絲。愁絲。 中國市制重量單位(一絲等于千分之一分):絲毫(喻極少,極小,一點兒)。絲恩發(?)怨(指極小的恩怨)。 公制長度單位,一米的十萬分之一(亦稱“忽米”、“道”)。 指弦樂器:絲竹(琴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絡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絡絲”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解釋
- 一绺絲:指絲線成束或成縷的狀态。例如明代徐霞客在遊記中描述瀑布“水細如絡絲”,形容水流纖細如絲束(、)。
- 纏絲:指紡織工藝中纏繞絲線的動作或步驟。古代文獻如《元典章》提到“受雇絡絲”,即指從事絲線纏繞的勞作(、)。
-
紡織工藝
在絲綢制造中,絡絲(Spooling)是重要工序,指将缫絲後的絲線從絞狀繞到絲鍵(小卷軸)上,便于後續織造經線和緯線()。
二、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時,“絡絲”比喻瑣碎繁雜的事物,強調事物如絲線般交織纏繞、錯綜複雜的狀态()。
三、應用場景
- 文學描寫:常見于古典文學,如蘇轼詞中“隔籬嬌語絡絲娘”,借絡絲形容農婦勞作場景()。
- 工藝術語:現代紡織業中仍沿用“絡絲”指代繞絲工序,例如海島型複合纖維的加工()。
- 自然比喻:用于描繪纖細、綿長的事物,如水流、光線等()。
四、例句參考
- “坑水潰而為瀑,懸崖三級下,深可十五六丈,但水細如絡絲。”(《徐霞客遊記》)
- “馬元五系賊人李晉之受雇絡絲。”(《元典章》)
如需查看更多古籍原文或紡織工藝細節,可參考相關文獻或博物館資料(如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絡絲的意思
絡絲是一個漢字詞語,具有指手勢、動作等快速、熟練的意思,也可以指金屬、線條等細長而均勻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絡絲的部首是纟,筆畫數為10畫。
來源
絡絲的出處可以追溯到《說文解字》中,起初的寫法是“纥”(gē),後來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絡絲”。
繁體字
繁體字“絡”與簡體字“絡”相同,都是由部首“纟”和聲旁“各”組合而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絡的寫法并不統一。早期的寫法中常用“纥”、“穀”,表意與含義相近。到了清代,寫法逐漸趨于規範,變成了現在的“絡”。
例句
他的技藝高超,手指靈活,迅猛如絡絲。
組詞
組詞:絡縫、絡腮胡、纖絡、網絡。
近義詞
近義詞:娴熟、熟練、纖巧、巧妙。
反義詞
反義詞:生疏、生手、笨拙、不熟練。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