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颓波的意思、颓波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颓波的解释

(1).向下流的水势。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沔水》:“泉涌山顶,望之交横,似若瀑布,頽波激石,散若雨洒,势同厌源风雨之池。” 明 徐阶 《送司封仲芎杨子赴留都》诗:“頽波无停留,灵耀亦西驰。” 清 王士禛 《分甘馀话》卷下:“余不识 许中丞 ,即此一事,真頽波中砥柱也。”

(2).比喻衰颓的世风或事物衰落的趋势。 唐 李白 《上留田》诗:“高风缅邈,頽波激清。” 宋 陈亮 《<高士传>序》:“惟其屹然立於頽波靡俗之中,可以为高矣。” 高旭 《自题<未济庐诗集>》诗:“岂真词笔挽頽波?侠骨行看渐折磨。”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颓波"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有使用,其核心含义指衰败的水流,常引申为衰落的趋势或风气。以下是基于权威汉语词典及典籍的详细解释:


一、字义分解

  1. 颓(tuí)
    • 本义:崩塌、坠落。《说文解字》释为“秃貌”,后引申为衰败、委靡。
    • 例:李白《古风》"晋风日已颓",指风气衰微。
  2. 波(bō)
    • 本义:水浪起伏。《说文解字》释为“水涌流也”。
    • 例:《诗经·小雅》"河水清且涟猗","涟"即波纹。

合成词义:字面指向下奔泻的衰败水流,象征事物不可逆转的衰落趋势。


二、词典释义

  1.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颓波:

    ① 向下奔流的水波。

    ② 比喻衰败的风气或趋势。

    例证:苏轼《上神宗皇帝书》"力挽颓波",喻挽救社会衰风。

  2. 《辞源》(商务印书馆)

    颓波:

    指水势下流,引申为衰落的时势或风气。

    例证:韩愈《进学解》"障百川而东之,回狂澜于既倒",暗含"挽颓波"之意。

  3. 《古代汉语词典》(中华书局)

    颓波:

    ① 向下奔涌的急流。

    ② 喻指衰败的潮流。

    例证:杜甫《上水遣怀》"颓波障东溟",以水势喻时局动荡。


三、文学典籍中的经典用例

  1. 李白《古风·其十九》

    "泣涕连颓波,苍茫泪如雨。"

    解析:以"颓波"喻泪流奔涌,强化悲怆之情。

  2. 韩愈《送惠师》

    "颓波久澄澈,峻石犹崔嵬。"

    解析:反用"颓波"指已平息的乱流,赞社会重归安定。


四、权威引用来源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
  3. 《古代汉语词典》(第二版)(中华书局)
  4. 《全唐诗》(中华书局点校本)
  5. 《苏轼文集》(孔凡礼点校,中华书局)

"颓波"一词凝练了古人对自然与社会的深刻观察,其由"水流衰败"到"世风衰落"的比喻,至今仍用于描述文化、道德或时代的危机。如李白所叹:"奔鲸夹黄河,凿齿屯洛阳。颓波逝东溟,弱水无浮航。"(《北上行》),字里行间尽显历史洪流中的苍茫之感。

网络扩展解释

“颓波”是一个汉语词语,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1. 本义:指向下奔流的水势,常用于描述自然景观中的水流动态。例如《水经注·沔水》记载:“頽波激石,散若雨洒”,形容水流冲击石头的景象。
  2. 比喻义:引申为衰败的世风或事物没落的趋势。如唐代李白《上留田》诗中以“頽波激清”比喻用高洁之风对抗世俗的颓废。

二、古籍引用与用例


三、现代应用与延伸


四、总结

“颓波”兼具自然与人文双重意象,既描述水流动态,又深刻反映社会变迁中的衰败现象。其用法在历代文献中一脉相承,成为中文里批判性表达的重要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

哀吹豪竹卬首信眉鞍驮八疵襃睦坌蠢逞残垂心淡静单马断割法律制裁反间计范世蜂嚷锋矢覆廕幅陨隔年历护疾监户极等极天罔地口谭两没蓼扰领状临时工鸬鹚号率钱迷昧拿搭闹猛泥伏跑突屏言聘使巧取豪夺怯官青眸謦唾轻偎低傍清影驱厉扰叛如详缴丧家子色类上服跚跚圣智厮赖头朝下徒涉尾闾卫生纸巫史五溪乡郡先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