掣曳的意思、掣曳的詳細解釋
掣曳的解釋
(1).牽引。《爾雅·釋訓》:“甹夆,掣曳。” 郭璞 注:“謂牽挽。” 南朝 梁 沉約 《八詠詩·被褐守山東》:“掣曳瀉流電,奔飛似白虹。” 唐 嚴維 《奉和皇甫大夫祈雨應時雨降》:“掣曳旗交電,鏗鏘鼓應雷。”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發難》:“鸞旗掣曳拂雲迴,羽騎驂驔躡影來。” 清 黃景仁 《夜聞新安江聲》詩:“竹林臬兀雜心動,紙帳掣曳如人搴。”
(2).牽制。 唐 杜甫 《鵬賦》:“揮拘攣之掣曳,挫豪梗之飛飜。”《明史·胡松傳》:“使首尾掣曳,自相狼顧,則我可起承其敝,坐收全勝矣。” 章炳麟 《************解》:“觀其受制異國,舉止掣曳。”
詞語分解
- 掣的解釋 掣 è 拉,拽:掣肘。掣後腿。風馳電掣。 抽:掣籤。 筆畫數:; 部首:手; 筆順編號:
- 曳的解釋 曳 è 拉,牽引:曳引。曳扯。棄甲曳兵。 筆畫數:; 部首:曰;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掣曳”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chè yè,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一、基本含義
-
牽引、拖拽
指物體被外力拉動或牽制的狀态,常用于描述具體動作。
- 例:南朝梁·沈約《八詠詩》中“掣曳瀉流電,奔飛似白虹”,形容閃電如被牽引般劃破長空。
- 唐代嚴維詩句“掣曳旗交電,鏗鏘鼓應雷”,描繪旗幟在風中如被拖曳的動态。
-
牽制、束縛
引申為對人或事物的制約,強調受外力限制的被動狀态。
- 例:杜甫《鵬賦》中“揮拘攣之掣曳”,暗喻力量被束縛;
- 《明史·胡松傳》提到“首尾掣曳”,指戰略上受牽制。
二、語境與用法
- 文學意象:多用于詩詞,增強畫面感與動态描寫,如清人黃景仁以“紙帳掣曳如人搴”形容風吹紙帳的拟人化場景。
- 曆史背景:可能與古代農耕社會用牛馬拖曳農具的場景相關,後逐漸擴展至抽象意義的牽制。
“掣曳”兼具具體動作與抽象限制的雙重含義,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其豐富的曆史用例和文學表現力,使其在古典文獻中頻繁出現。
網絡擴展解釋二
掣曳(ché yè)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用力拉扯或拖曳。它由“手”(扌)部首和“曳”(引)組成,總共有12畫。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而其繁體字形狀為「車脊」。
在古代,這個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和現代簡體字形狀相比,古時的寫法可以寫作「車」偏旁加上「引」這兩個部分,而「車」形狀并不是現代常見的,它更像是一個類似于木制手推車的形狀。
以下是一個掣曳的例句:他用力掣曳着沉重的箱子,最終把它搬到樓上。
其他和掣曳相關的詞彙包括:拉扯、牽引、拖拽等。
近義詞可以是:牽引、拖拉。
而反義詞則可能是:推動、前進。
希望這些信息對你有幫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