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通恕的意思、通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通恕的解釋

豁達寬厚。《晉書·庾純傳》:“初, 眅 與 純 俱為大将軍所辟…… 眅 以為愧恨。至是,毀 純 。 眅 既免黜, 純 更以此愧之,亟往慰勉之,時人稱 純 通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通恕是漢語中較為少見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字源和構詞法兩方面解析:

一、字源釋義

  1. "通"的本義為通達無阻,《說文解字》釋為"達也"(來源:漢典網《說文解字注》),引申為通曉、貫通之意。
  2. "恕"在《論語·裡仁》已有"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的經典表述(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指推己及人的寬容态度。

二、複合詞内涵 組合後"通恕"可解作: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已較少單獨使用,但在研究古代倫理思想時仍具學術價值。其内涵與《禮記·中庸》"忠恕違道不遠"的哲學命題存在關聯(來源: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網絡擴展解釋

“通恕”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分析理解:

一、基本詞義

“通恕”意為豁達寬厚,形容人的胸懷開闊、待人寬容的品質。該詞由“通”(通達)和“恕”(寬宥)組合而成,字面可解為“通達且寬厚”。

二、語源與典籍例證

《晉書·庾純傳》中記載:“時人稱純通恕”,描述了庾純因寬待曾诋毀自己的同僚而受贊譽的典故。此例表明“通恕”常用于評價人的德行,強調不計前嫌、以德報怨的修養。

三、單字解析

  1. 通:指通達事理、心胸開闊,如《說文解字》釋為“達也”;
  2. 恕:本義為推己及人的仁愛,如《說文》稱“仁也”,《孟子》以“強恕而行”強調寬容之道。

四、現代應用

如今“通恕”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語境,形容人物性格的寬厚特質,例如:“他待人通恕,遇事常以大局為重。”


如需進一步探究“恕”的哲學内涵,可參考儒家經典中“忠恕之道”的相關論述。

别人正在浏覽...

百祉邦聯邊邑鄙心豺虎窟讒書塵鞅打羅大模屍樣道日丁八二堂二五礬水分歧婦德公舍鈎曲灌通餶哺谷地孤癖河幹鶴袖昏罔角绮嘉事繼晷钜镬軍旅峻雅匡剌留犁龍山佳會闾裡蟊螟木薦南浔納贽懦謹翩聯辟邪譴責恰恰相反卿霭筌拾驅走色舞事心識宇束兵嗣皇思人樹太初忒修斯瓦隴望氣挽須閑拔先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