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木闆制的防禦武器,形如盾。《漢書·晁錯傳》:“材官騶發,矢道同的,則 匈奴 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 顔師古 注引 孟康 曰:“木薦,以木闆作如楯。”
“木薦”一詞有以下兩層含義,需結合不同語境理解:
基本解釋:
指用木闆制成的防禦器具,形狀類似盾牌,用于古代戰場防護。
曆史出處:
《漢書·晁錯傳》記載:“匈奴之革笥木薦弗能支也”,其中“木薦”即指此類護具。孟康注釋:“以木闆作如楯(盾)”,說明其材質和用途。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提到其作為成語的引申含義:
比喻解釋:
“木”喻指事物的本質或能力,“薦”表示評價,合指“對人或事物的評價不高,認為其能力或價值有限”。
使用場景:
例如:“範宜不過是個木匠,隻會用木頭搭房子”被引申為“木薦”的貶義評價。
注意:此用法缺乏古籍依據,可能是現代漢語的引申擴展,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木薦》是一個漢字詞組,它表示“森林”或“樹林”的意思。這個詞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木”和“薦”。
“木”是這個詞的部首,表示與樹木相關的含義。它的筆畫數是4。而“薦”則是歸屬于草木類的漢字,它的部首是“艸”(草),它共有13個筆畫。
《木薦》的來源是古文獻《詩經》中的一句詩:“白骓不馳,飄颻若是。肅雍敬止,謂神之紀。”其中“飄颻若是”即為木薦之意。在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都是“木薦”。
在古代漢字中,木的形狀通常用簡單的直線或曲線來表示。而薦的古代寫法是“薦”,它的形狀中間有一個較大的“艸”(草)字,上面則有兩個小點,表示樹葉。
1. 青山綠水間,翠竹叢生,是一片美麗的《木薦》。
2. 在這個大城市裡,很難看到原始的《木薦》。
1. 森林:由“木”和“林”組成,意為密集的樹林。
2. 樹木:由“木”和“木”組成,指樹的一般代稱。
森林、樹林、樹叢
空地、草原、荒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