鄙心的意思、鄙心的詳細解釋
鄙心的解釋
(1).卑劣的欲念。《禮記·缁衣》:“夫民閉於人而有鄙心。” 漢 劉向 《說苑·談叢》:“有鄙心者不可授便勢。”
(2).猶言己心。謙詞。《戰國策·魏策三》:“臣願以鄙心意公,公無以為罪。” 宋 曾鞏 《上歐陽舍人書》:“鄙心惓惓……不宣。”
詞語分解
- 鄙的解釋 鄙 ǐ 中國周代地方組織單位之一,五百家為一鄙:鄙師(古官名,周制每縣五鄙,“鄙師”掌其鄙之政令祭祀)。 郊野之處,邊遠的地方:邊鄙。 粗俗:鄙陋。鄙俗。鄙夫。鄙近(庸俗淺近)。 輕蔑,看不起:鄙視。
- 心的解釋 心 ī 人和高等動物體内主管血液循環的器官(通稱“心髒”):心包。心律。心衰。心悸。 中央,樞紐,主要的:心腹。中心。 習慣上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況,感情等:心理。心曲。心魄。心地。心扉。衷心。心曠神
網絡擴展解釋
“鄙心”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核心含義,且在不同語境下有差異化的使用:
一、基本含義
指卑劣的欲念或心胸狹隘的品行。常用于形容思想低劣、行為卑鄙、不值得尊敬的人。例如《禮記·缁衣》提到“夫民閉于人而有鄙心”,強調民衆因蒙蔽而産生的卑劣心态。
二、謙辭用法
在古漢語中,“鄙心”也可作為自謙之詞,表示“我的想法”或“個人心意”。例如《戰國策·魏策三》記載:“臣願以鄙心意公”,此處是臣子向君主表達謙遜的态度。
三、使用場景
- 批判品行:描述他人道德低下時,如“此人鄙心,不可深交”。
- 自謙表達:古代書信或對話中表謙遜,如宋代曾鞏《上歐陽舍人書》用“鄙心惓惓”表達懇切之意。
- 文學引用:常見于引用古籍評價人性,如《說苑·談叢》指出“有鄙心者不可授便勢”。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卑劣、狹隘、龌龊
- 反義詞:高潔、坦蕩、磊落
需注意語境差異:批判性語義多用于第三人稱,謙辭用法僅限第一人稱。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獻或特定修辭場合。
網絡擴展解釋二
《鄙心》這個詞的意思:
鄙心(bǐ xīn)是指心靈深處的貶低、輕視或鄙視之情緒或态度。這種心态常常是出于對他人的不認同、不滿或不喜歡而産生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鄙心》的拆分部首是牛(niú)和心(xīn),其中牛部表示了崇高或高尚之義,心部則表示與心理、情感相關之意。《鄙心》共有19畫。
來源和繁體字:
《鄙心》是現代漢語詞彙,其來源于古代文化背景。在繁體字中,鄙心的寫法為《鄙心》(bǐ xīn)。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常常變化。鄙心的古代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通常仍保留了牛和心的基本形狀。具體的古代寫法因時代和地域而異,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例句:
1. 他對别人的努力和成就充滿了鄙心。
2. 我們應該摒棄鄙心,尊重每個人的努力和付出。
組詞:
鄙心沒有常用的相關組詞。可以根據具體語境來組合其他詞語以更好地表達相關的觀點或情感。
近義詞:
輕視、鄙視、看不起
反義詞:
敬重、尊重、欽佩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