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共飛貌。 唐 李賀 《李夫人歌》:“翩聯桂花墜秋月,孤鸞驚啼商絲發。” 唐 李鹹用 《昇天行》:“空中龍駕時迴旋,左雲右鶴翔翩聯。”
“翩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在多個文獻中均有記載,以下為綜合解釋:
“翩聯”意為“共飛貌”,形容事物共同飛翔或輕盈聯動的姿态。部分現代解釋延伸為“迅速連續出現或行動”,但此用法在古籍中未明确體現。
詞源與出處
該詞多見于唐代詩文,如李賀《李夫人歌》中“翩聯桂花墜秋月”,以及李鹹用《昇天行》“左雲右鶴翔翩聯”,均描繪了輕盈聯動的飛翔場景。
使用場景
多用于古典文學,描述自然景象(如飛鳥、雲鶴)或神話意象(如龍駕、鸾鳥)的和諧聯動,帶有詩意美感。
近義詞與關聯詞
可與“翩跹”“聯翩”等詞類比,均含輕盈、連貫之意,但“翩聯”更強調共同動作的協調性。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李賀詩集》或《漢典》等權威文獻。
《翩聯》是指優美地舞動,形容輕盈飄逸的動作或姿态,通常用于描述舞蹈、鳥類飛舞等場景。
《翩聯》由部首“羽”和“聯”組成。
部首“羽”表示和羽毛有關的意思;“聯”表示合并、連接的意思。
《翩聯》共有13畫。
《翩聯》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文學作品《詩經·小雅·節南山》,其中有“翩翩風起,翩翩已來”,用來形容風起雁飛的景象,後來逐漸引申為形容舞動時的輕盈飄逸。
《翩聯》的繁體字為「翩聯」。
在古代,《翩聯》字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其寫法為「飄聯」。
他的舞姿翩聯,宛若仙子在天空翩翩起舞。
花瓣在輕風中翩聯飄舞,像是一幅動人的畫卷。
翩翩、飄翩、翩然、翩翻、翩飛。
翩翩飛舞、起舞、翩翩起舞。
沉重、笨拙、遲緩。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