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德的意思、婦德的詳細解釋
婦德的解釋
(1).謂婦女貞順的德行。為婦女四德之一。《禮記·昏義》:“教以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鄭玄 注:“婦德,貞順也。” 晉 張華 《女史箴》:“婦德尚柔,含章貞吉。”《後漢書·列女傳·曹世叔妻》:“清閑貞靜,守節整齊,行己有恥,動靜有法,是謂婦德。”
(2).指婦女的德行。《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這婦德須孝敬翁姑,相夫教子,調理媳婦,作養女兒,以至和睦親戚,約束僕婢--都是天性人情的勾當。”
詞語分解
- 婦的解釋 婦 (婦) ù 已婚的女子:婦人。少(刼 )婦。 妻,與“夫”相對:夫婦。 兒媳:婦姑(婆媳)。媳婦。 泛指女性:婦女。婦孺(婦女兒童)。婦幼。 夫 筆畫數:; 部首:女; 筆順編號:
- 德的解釋 德 é 人們共同生活及行為的準則和規範,品行,品質:美德。品德。公德。德行。道德。德性。德育(以一定的社會要求,進行思想的、政治的和道德的教育)。德才兼備。度德量力。德高望重。 心意,信念:一心一德。
網絡擴展解釋
“婦德”是中國古代禮教中對女性行為規範的要求之一,屬于傳統“四德”(婦德、婦言、婦容、婦功)中的核心内容。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基本定義
- 狹義概念:特指婦女貞順的德行,強調柔順、守節、端莊等品質。例如《禮記·昏義》中鄭玄注解“婦德,貞順也”,要求女性順從夫家禮法。
- 廣義範疇:泛指女性應具備的德行總和,包括孝敬長輩、持家能力、言行規範等。清代《兒女英雄傳》提到需“相夫教子”“約束仆婢”等具體要求。
二、曆史演變
- 漢代:《後漢書·列女傳》提出“清閑貞靜,守節整齊”的标準,強調内外兼修。
- 晉代:張華《女史箴》用“婦德尚柔,含章貞吉”形容,突顯以柔克剛的儒家思想。
- 清代:擴展為更務實的家庭責任,如調和親屬關系、管理家務等(注:該網頁權威性較低,僅作參考)。
三、核心内容
- 貞順:保持節操,對夫家忠誠。
- 謙卑:言行溫婉,不争強好勝。
- 持家:擅長紡織、烹饪等家務(屬“婦功”範疇)。
- 禮儀:遵守尊卑秩序,如《禮記》要求“動靜有法”。
四、現代視角
當代社會普遍認為“婦德”是封建禮教的産物,其片面強調女性順從的規範已不符合性别平等觀念。但部分學者主張剝離時代局限,可重新诠釋為“家庭責任感”“品德修養”等中性概念。
建議進一步查閱《禮記》《女誡》等古籍原文,或參考社會學研究論著以獲取更全面的曆史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二
婦德:定義和起源
婦德是一個漢字詞組,由兩個部分組成:“婦”和“德”。婦指的是成年女子,特指已婚的女性,德指的是美德、品德、道德。因此,婦德可以解釋為女性的道德行為和品質。
婦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德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如下:
婦德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婦德被視為婦女在傳統社會中的重要價值。在古時候,社會對于婦女有嚴格的行為準則,并高度強調婦女應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
婦德的繁體字
婦德的繁體字為「婦德」。在繁體字中,婦的字形會将女的左邊橫折一下,形成婦的字形。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婦德這個詞的構成及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婦的古字形是「女」,德的古字形是「德」。
婦德的例句
以下是關于婦德的一些例句:
- 她崇尚婦德,盡力維護自己家庭的和諧。
- 在傳統觀念中,婦德被視為婦女最重要的美德之一。
- 這篇文章強調了婦德的重要性,呼籲女性積極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婦德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以下是與婦德相關的一些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 組詞:婦女、德行、品德、婦道、德育
- 近義詞:女德、婦女美德
- 反義詞:婦惡、婦不德
這些詞彙都與婦德有關,可以進一步拓展我們對于婦德概念的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