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ative village;home town] 鄉裡
聽闾裡以版圖。——《周禮·小宰》
雖在闾裡,慨然有董正天下之志。——《後漢書·岑晊傳》
(1).裡巷;平民聚居之處。《周禮·天官·小宰》:“聽閭裡以版圖。” 賈公彥 疏:“在六鄉則二十五家為閭,在六遂則二十五家為裡。閭裡之中有争訟,則以戶籍之版、土地之圖聽決之。” 唐 韓愈 《寄盧仝》詩:“水北山人得名聲,去年去作幕下士。水南山人又繼往,鞍馬僕從寒閭裡。”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誅妖檄文》:“不下三五年間,俱是開囯勳臣,那時分茅裂土,衣錦榮歸,閭裡輝煌,方不負大丈夫建功立業之志。”
(2).借指平民。《史記·循吏列傳》:“王必欲高車,臣請教閭裡使高其梱。乘車者皆君子,君子不能數下車。” 唐 韋應物 《觀田家》詩:“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
(3).鄰居。《莊子·至樂》:“吾使司命復生子形,為子骨肉肌膚,反子父母、妻子、閭裡、知識,子欲之乎?” 宋 蘇轼 《次韻完夫再贈之什某已蔔居毗陵與完夫有廬裡之約雲》:“應容緩急煩閭裡,桑柘聊同十畝閑。” 清 鄭燮 《送陳坤秀才入都》詩:“京師有僧 介庵子 ,是爾 滇 南舊閭裡。”
“闾裡”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含義及用法如下:
如需更多例句或曆史細節,可參考搜狗百科()或漢典()。
闾裡(lǘ lǐ)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一個古代社會的行政區域。它可以用來表示一個村莊、一個鄉鎮或者一個城市的行政轄區。
闾(lǘ)這個字由“門”部和“閃”部組成,它的部首是“門”,總共有7畫。
裡(lǐ)這個字由“田”部和“土”部組成,它的部首是“田”,總共有7畫。
闾裡這個詞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最早出現在《尚書·洪範》中。在繁體中,闾裡的寫法為閭裏。
在古時候,闾裡的寫法與現代略有不同。闾的舊寫法為閭,表示城門的樣子;裡的舊寫法為裏,表示地面的樣子。
1. 我出生在一個農村的闾裡,享受了自然的美景和甯靜的生活。
2. 他是闾裡的村長,負責管理和領導整個社區的事務。
1. 闾族(lǘ zú):指的是居住在闾裡的人們組成的社會團體。
2. 裡長(lǐ zhǎng):指的是一個行政區域裡的領導者,負責協調和管理社區事務。
鄰裡(lín lǐ):與闾裡相似,都指的是一個地區的行政轄區。
都市(dū shì):與闾裡相對,指的是城市中心地區,通常有着繁忙的商業和高層建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