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辟邪的意思、辟邪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辟邪的解釋

偏邪不正。《左傳·昭公十六年》:“辟邪之人而皆及執政,是先王無刑罰也。” 杜預 注:“言為過謬者,自應用刑罰。”《國語·周語上》:“國之将亡,其君貪冒、辟邪、淫佚、荒怠、麤穢、暴虐。”

(1).古代傳說中的神獸。似鹿而長尾,有兩角。《急就篇》卷三:“射鬾辟邪除羣兇。” 顔師古 注:“射鬾,辟邪,皆神獸名……辟邪,言能辟禦妖邪也。”《漢書·西域傳上·烏弋山離國》“有桃拔、師子、犀牛” 顔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桃拔一名符拔,似鹿,長尾,一角者或為天鹿,兩角者或為辟邪。” 唐 秦韬玉 《豪家》詩:“地衣鎮角香獅子,簾額侵鈎繡辟邪。” ********* 《紅燭·劍匣》:“我又将他制成層疊的花邊:有盤龍、對鳳、天馬、辟邪底花邊。”

(2).古代宮中對仆役給使的稱呼。《三國志·魏志·明帝紀》“ 宣王 頓首流涕”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 明帝 ﹞顧呼宮中常所給使者曰:‘辟邪來!汝持我此詔授太尉也。’” 清 方以智 《通雅·稱謂》:“ 魏明帝 使給使辟邪,召 司馬懿 。辟邪,給使之號,猶 漢 之丞相蒼頭呼為宜祿也。”

(3).寶劍名。 晉 崔豹 《古今注·輿服》:“ 吳大帝 有寶刀三,寶劍六。寶劍六:一曰白虹,二曰紫電,三曰辟邪,四曰流星,五曰青冥,六曰百裡。”

(4).避除邪祟。 宋 李石 《續博物志》卷七:“學道之士居山,宜養白犬白雞,可以辟邪。” 明 陳繼儒 《珍珠船》卷四:“ 韋庶人 妹以豹頭枕辟邪,白澤枕辟魅。”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方伯取黃緞八尺,求書符辟邪。”


(1).屏除邪念。 南朝 陳 徐陵 《齊國宋司徒寺碑》:“攝亂以定,闢邪以律。”

(2).驅除邪6*惡。 明 呂坤 《呻吟語·談道》:“闢邪不得其情,則邪愈肆;攻疾不對其症,則病愈劇。”

詞語分解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辟邪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辟邪”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和用法根據讀音及語境有所不同,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讀音為bì xié 時的含義:

  1. 神獸名稱
    指中國古代傳說中的瑞獸,形似鹿,有角、長尾,也稱為“貔貅”。傳說它能驅除妖邪,鎮宅招財,常被制成雕像或飾品用于祈福。

  2. 驅除邪惡
    指通過特定方法(如佩戴護身符、懸挂風鈴等)避免災禍或駁斥邪說。常見于宗教儀式、風水習俗中。例如宋代李石《續博物志》記載:“學道之士居山,宜養白犬白雞,可以辟邪”。

  3. 官職稱號
    三國時期魏國宮廷中使者的稱謂,見于《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略》。


二、讀音為pì xié 時的含義:

表示“偏邪不正”,用于描述行為或品性不端。如《左傳》中“辟邪之人而皆及執政”即指奸邪之人。


補充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文獻或民俗案例,可參考《急就篇》《三國志》等古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二

辟邪

辟邪是一個常用詞彙,主要指的是避開邪惡的力量或者消除邪惡的影響,保護自身或他人免受邪惡的侵害。這個詞彙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辛(辛為艹旁)和矢(矢為矢旁)。辛表示刺激,矢表示箭,結合在一起可以理解為用刺激的箭來抵禦邪惡的力量。

辟邪在古代寫作中常常使用繁體字“闢邪”,其中“闢”是古代對辟的寫法,也表示開啟、打開的意思。這個詞在唐宋時期經常出現在道教經書中,因為道教非常注重辟邪保護,所以這個詞的使用較為頻繁。

根據古代漢字的書寫方式,辟邪的古時候寫法為“躄鬼”。其中,“躄”是一個用于表示腳步的字,意味着抵擋邪鬼,使其無法進入。這種寫法較為形象地表達了辟邪的含義。

以下是幾個辟邪的例句:

1. 祖傳的符咒可以辟邪驅鬼,保護家人平安。

2. 他佩戴的護身符起到了辟邪的作用,使他免受邪惡力量的侵害。

辟邪的組詞有:辟邪劍、辟邪符、辟邪法術等。

與辟邪相關的近義詞有:避邪、禦邪、防邪。

與辟邪相對的反義詞是:納邪、受邪。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